红箭-8反坦克导弹(英文:HJ-8 anti-tank
导弹,代号:HJ-8),中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系统。
20世纪6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红箭”系列反坦克导弹的研制工作。1977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研制第二代反坦克导弹系统。
有关部门曾设想从外国引进反坦克导弹技术,由于对方提出的条件苛刻,决定自行研制。五机部安排203所为抓总单位,与205所、282厂、5618厂等数十个单位合作。到2002年,该家族已经有5种改进型号,分别是“红箭8A”“红箭8C”“红箭8E”“红箭8F”“红箭8L”。
红箭-8的总体方案采用光学瞄准、管式发射、红外跟踪、有线传输指令
半自动步枪制导等新技术和新结构。红箭-8
导弹的前端是
战斗部,中段是发动机,起飞发动机在前,续航发动机在后。最后是制导装置。
红箭-8从1987年开始投入批量生产,主要供解放军使用,到2003年总共生产了28148套,到2012年又生产6892套系列改进产品。1996年,
巴基斯坦宣布开始引进技术,许可生产“红箭8A”。“红箭8A”也曾在前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现身,
波黑政府军可能是通过第三方
伊朗得到这种武器。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1969年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爆发,
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中国面临强大的装甲威胁。而此时第二代反坦克
导弹的设计思路已经基本确定下来,即仍采用射手目视瞄准目标,但利用红外
测角仪跟踪导弹,自动形成控制指令,也就是说只要射手瞄准目标,导弹就会击中目标。
研制历程
1969年底,中国国务院反坦克武器科研生产指挥部下达研制第二代红外半自动反坦克导弹的启动令。此时正值“文革”时期,不可避免造成了对导弹研制的影响,如研究单位受战备影响从
沈阳市紧急搬至
西安市;原J-201项目的研究主干人员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能参与研制。除此之外,很多技术难题也需要摸索解决。研究人员克服资金短缺、环境干扰等问题,突破了所有技术难题,红箭-8反坦克导弹最终历时15年研制历程,于1985年完成设计定型。
1987年,第二代反坦克
导弹研制成功,命名为“红箭”—8号,导弹弹长875毫米,弹径120毫米,弹重25
千克,射程100—3000米,其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1991年11月的迪拜国际防务展上,红箭-8导弹进行11次实弹射击,命中率在90%以上。
生产历程
1987年,红箭-8开始投入批量生产,主要供中国军队使用,截至2003年,总共生产了28148套,到2012年,又生产6892套系列改进产品。
装备历程
1986年,红箭-8反坦克导弹开始装备中国部队,1991年,红箭-8A进入中国陆军
航空兵服役,用于攻击500~3000m的装甲目标。1993年,
智利国际武器装备展上推出了以智利“食人鱼”装甲车为底盘的“红箭8A”反坦克导弹系统。同年,红箭-8C在巴黎航展上首次公开亮相。
后续改进
红箭-8A
红箭-8A是专为直9型武装直升机开发的型号,1991年进入中国陆军航空兵服役,用于攻击500~3000m的装甲目标。
红箭-8B
红箭-8B亦装载在直9型武装直升机上,其最大射程增加到4000m,1993年投产。与红箭-8A相比,红箭-8B的主要改进之处是采用串联式聚能
战斗部,质量增至4kg,以提高破甲威力,对付
反应装甲。另外还设有热成像观瞄仪,提高了夜间和低
能见度气象条件下的攻击能力,并使控制系统数字化,提高了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红箭-8C
红箭-8C于1993年在巴黎
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首次公开亮相。该
导弹采用新型聚合装药战斗部,针对反应式装甲,在战斗部前部加装有触杆,可以保证战斗部在最佳爆炸高度时起爆。
红箭-8E
红箭-8E在威力方面有较大提高,静破甲威力增至1000mm以上,导弹指令改用数字传输。为保障夜间和能见度不佳条件下的有效使用,安装了PTI-32热成像观瞄仪,该热成像观瞄仪质量8kg,探测目标距离4000m,识别距离2000m。其能在3种发射平台上使用,既能安装在三脚架发射装置上便携使用,又能安装在陆基载体和直升机上使用。
红箭-8F
红箭-8F于2002年研制成功,其与此前型号的主要区别在于
导弹的
战斗部结构。此前型号使用的聚合装药战斗部主要是为了对付装甲目标,但对付战场上其他类型目标的效果不够理想,比如野战工事、楼房和掩体等。红箭-8F导弹则具有破甲和
爆破杀伤两种功能,前部的破甲战斗部能穿透88mm倾斜均质钢板,后部的爆破杀伤战斗部能够钻入装甲车辆或野战工事内部爆炸,对敌造成极大的杀伤效果。
红箭-8L
红箭-8L在红箭-8E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简化,被称为“一名士兵就可携带和操作的反坦克
导弹”。该导弹系统除了反坦克外,还配有汽油爆炸弹,可有效用于城市
巷战,特别是用于攻击建筑物、碉堡及小股步兵。其制导方式采用光学瞄准镜或热成像仪进行观察瞄准,通过电视或热成像仪测角,通过数字式控制箱产生指令,由导线传输指令,控制导弹飞行命中目标。另外,该导弹瞄准发射方式采用潜望式,士兵可卧姿发射,便于射手隐蔽,提高战场生存率。
红箭-8FAE
红箭-8FAE采用温压
战斗部,这种导弹能摧毁掩体、楼房和其他工事,以及消灭城市建筑群内的敌有生力量,最大射程4000m,总质量26kg。其能使用此前所有型号的发射制导装置,包括红箭-8L的轻型发射制导装置。
总体设计
布局和结构
红箭-8
导弹的气动布局为无尾式,弹翼既作
升力面又作安定面。弹翼在弹身周侧的布局为“十”字形,它与其前面的四个起飞
发动机喷管成45°交叉布置。弹翼的弧形
折叠翼,其平面投影形状为
梯形,前缘后掠角45°,弹身为圆柱体,头部为椭圆形。为使导弹在续航飞行段保持比较稳定的
自旋速度,四片弹翼有一个相应的差偏安装角。控制力由弹尾的燃气扰流片提供。整个导弹的气动布局基本上是轴对称型。俯仰偏航方向具有相同的气动特性。
红箭-8
导弹的前端是
战斗部,中段是发动机,起飞发动机在前,续航发动机在后。最后是制导装置,弹上没有独立的制导设备舱段,各制导部件分别安装在尾段弹身内的续航
发动机的导管和线管之间弹。尾装有燃气舵机及其执行器件。红外辐射器做成
圆环,安装在尾端。弹身尾段外壳是弹翼安装筒和制导线管体的组合体,前端安装弹翼,后部作为线管体。弹翼组件包括弹翼座及连接机构组装成一个整体再与弹翼安装在一起。整个导弹的结构布局紧凑,空间利用充分,既能保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又能保证装调方便。
动力装置
红箭-8的发动机由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组成。起飞发动机采用双基
推进剂,管状装药,内外表面同时燃烧,产生较大的
推力,使
导弹由70m/s的初速度增加到200~300m/s的最大速度。续航
发动机采用端燃药柱,使导弹保持以较高的速度做巡航飞行。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在结构上做成一个整体,中间利用中间底将起飞发动机和续航发动机隔开。续航发动机
燃烧室后端装有细长导管,将燃气导向弹尾的尾喷管排出。起飞发动机的四个斜
喷管安装在燃烧室前端,燃气经反向流动后,再由喷管排出。起飞发动机喷管轴线与弹轴成15°夹角,为了使导弹获得初始滚转速度,该喷管的轴线侧倾了约50°的切向角。该发动机具有结构简单、消极重量轻和良好的动力性能等特点。
制导与控制
红箭-8
导弹采用光学与瞄准跟踪、红外
测角仪自动测量偏差、地面控制盒形成控制指令、通过导线传输指令的红外半自动导引系统。制导过程中,射手借助光学系统瞄准并跟踪目标,同时跟踪导弹,在此过程中通过红外测角仪自动测量导弹相对于瞄准线的偏差,再将偏差信息输给控制盒。控制盒将此误差信号与弹上基准陀螺仪检测出并通过
导线传输来的基准信号进行综合比较,形成控制指令,控制指令再通过导线传给弹上接收机,经弹上接收并解译后的控制信号输至舵机,舵机经转换后控制扰流片运动形成控制力。在脉冲控制指令作用下,以周期平均控制力的形式控制
导弹飞向目标。该导弹的弹上制导设备包括弹上接收解译
变换器、基准陀螺仪、制导线管组件、舵机、红外辐射器及电源。这些部件都集中安装在导弹尾段
发动机长导管的四周,分别固定在尾罩和续航发动机的长导管支座上。陀螺仪、电源电池、电子组件等,均通过印刷
电路板安装固定在尾罩上。
战斗部
红箭-8导弹的战斗部系
聚能破甲战斗部,该战斗部由部壳体、主炸药柱、辅助炸药柱、隔板、药型罩等主要构件组成。战斗部装药重1.5kg左右,战斗部总重量约3kg,静止炸高300mm的情况下,可达到静破甲深度900mm左右。该战斗部设计优良,性能稳定,技术指标先进,远超过了当时装备的同类反坦克
导弹的效能。
战斗部采用电力
引信。引信由碰合开关组件、引信本体、传爆组合件、钟表机构、点火组件及电子元件组成。引信体安装在
战斗部底部,整个引信体是一个封装的整体,用加固的隔板与发射
发动机隔开。战斗部头部的整流罩分内罩与外罩,构成引信开关的两个
电极。当导弹命中目标时,整流罩风帽与目标相碰即接通电路,引信工作并引爆战斗部。
性能参数
参考资料:
服役情况
实战情况
“红箭-8”属于第二代反坦克导弹,采用聚能装药破甲战斗部和压电引信,可攻击100~4000米范围内的装甲目标或
防御工事,命中概率90%,在靶场和战场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据称,南亚某国对“红箭-8”进行了多次沙漠环境条件下的实弹发射测试,结果证明“红箭-8”的系统可靠性和命中概率都达到90%以上,超过西方国家的同类武器。另据
巴基斯坦军方透露,在
南斯拉夫战争期间,巴基斯坦版的“红箭-8”取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战绩。在
波黑军人抗击
塞尔维亚政府军的过程中,“红箭-8”取得了90%以上的命中率,塞尔维亚的T-84坦克曾经在2000米距离上被“红箭-8”正面命中并被掀掉了整个
炮塔。
外销情况
1993年,中国曾经在
智利国际武器装备展上推出了以智利“食人鱼”装甲车为底盘的“红箭8A”反坦克导弹系统,配备4枚筒装导弹,但是最终没能进入智利市场。但是
巴基斯坦却对这种武器产生了兴趣,1996年,巴基斯坦宣布开始引进技术,许可生产“红箭8A”,国内代号“巴克塔-西坎”,其战术技术性能与中国专利产品相当,标配型号使用日间光学瞄准仪,从2001年初开始配备夜间热视瞄准仪。除了三角架发射装置之外,同样也能使用另外两种自行发射平台。“红箭8A”也曾在前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现身,
波黑政府军可能是通过第三方
伊朗得到这种武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