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桥
中国上海市境内过河通道
外白渡桥是跨越苏州河两岸的交通要道,曾是上海市运载量最大、交通最频繁的大桥之一。位于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处,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也成为了近代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856年,英商赫伯特·威尔斯等人组织“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耗资1.2万银元,在靠近外摆渡的地方建成了一座横跨苏州河的木桥,取名为“韦尔斯桥”,第一代外白渡桥由此建成。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正式竣工。1908年3月,有轨电车顺利通过验收。1964年,原有木桥面和有轨电车轨道均被拆除,改铺水泥沥青。2008年3月,因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实施需要,外白渡桥迎来百年来最大一次整修。2019年9月,上海市政府对外白渡桥进行一轮景观照明和涂装提升工程。
2010年,外白渡桥获得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上海外白渡桥修复工程技术攻关”、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荣誉。2018年,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一批名单。
名称由来
上海方言中称坐船过河为”摆渡",外白渡桥正处在当年苏州河溯流而上的第一一个渡口附近,当地人习惯把这个渡口叫做"外摆渡或"头摆渡" 。由于公园桥过桥一律不收费,上海方言里以“白”字表示不用付钱的意思,“白”字又与“摆”字的发音近似,久而久之,“摆渡”变成了“白渡”,外白渡桥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了下来。
历史沿革
1856年10月,一座横跨苏州河,全长137.25米,宽7.02米的木质大桥落成,因其靠近“头摆渡”,称其为“摆渡桥”。桥梁中部可以开启,供大型船只通过。后因桥梁公司疏于维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桥就出现了桥基腐烂、桥面倾斜等诸多安全隐患,1871年5月,桥基上的两根铁柱断裂,已建成的部分桥身掉落在吴淞江中。1873年7月,为正常恢复水上交通,在残破的“摆渡桥”东侧建成一座长约117米,宽约12米,两边还辟有2米多宽人行道的木桥,因木桥在黄浦公园( 今黄浦公园)附近,因此被命名为“花园桥”。由于桥位于头摆渡外侧,因此也被称为 “外摆渡桥”。该桥建成后,西侧的旧桥“残骸”即被拆除。
19世纪晚期,由于人口增长、交通流量加大,原本木质的花园桥也渐渐不堪重负。加之当时相关部门正计划在苏州河两岸道路上开通有轨电车,其中一条线路由杨树浦沿外滩至南京路,处于必经之路的木结构花园桥显然难以满足电车荷载要求。基于这一情况,1888年6月,决定把“把现有的木桥更换为铁桥”。经过长时间的勘测、设计,直到1905年,有两份设计方案,一份是“单跨、约106米长桥梁方案”, 另一份是双跨钢桁架桥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到施工难度、成本控制,再三权衡下,1906年相关部门作出了“建造一座双跨桥”的决定。1907年,“外白渡桥”正式竣工。1908年3月,有轨电车顺利通过验收。
1964年,原有木桥面和有轨电车轨道均被拆除,改铺水泥沥青;1965年,“全部钢架表面油漆,掉换人行道钢梁,整修两旁人行道”;1976年,上海市城建局对外白渡桥进行荷载测试,确定该桥最大安全承载能力,为今后进行大修或改建提供依据。2008年3月,因上海外滩地区交通综合改造工程实施需要,外白渡桥迎来百年来最大一次整修。随后,外白渡桥正式封闭交通,除桥墩以外部分原处拆下,送上海船厂大修。2009年2月,桥梁工程师们采用国家专利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定位技术,将修复一新的外白渡桥南北两跨成功复位。4月,外白渡桥在经历整修后重新开通。2019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外白渡桥进行一轮景观照明和涂装提升工程。
建设与规划
桥梁设计
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同时也是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该桥上部结构为下承式筒支铆接钢珩架,下部结构为木桩基础钢筋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两孔跨经组合各52.12米,梁底标高5.75米,桥面铺设电车轨道。
施工难度
外白渡桥基础重建,虽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但因工程采用钢壳沉井与贝诺特灌注桩相结合的方法,新建桥梁下部结构在盾构通过后仅发生了3 毫米的隆起。贝诺特灌注桩工法虽存在工程成本高、施工难点多等缺点,但过全回转钻机具有清障和成孔的双重功能,且有垂直精度高、振动小、工期短等特点,因而适用于类似外白渡桥下部结构重建的工程。对外白渡桥基础重建中出现的桩底隆起、钢筋笼下沉、套管与桩身同时拔出等问题,采用加大套管下沉深度、套管内压水、保留孔底30-50厘米土体、钢筋笼底加钢板和焊接吊块、地表固定等措施解决。
设计参数
参考资料:
运行情况
1907年起,外白渡桥代替公园桥并作为市政道路的一部分,免费通行。2020年12月19日起,外白渡桥启用可变车道。早高峰时段(06:00至12:00),外白渡桥中间车道变为北向南通行,其余时段中间车道为南向北通行。
桥梁保护
外白渡桥保护修缮施工工艺复杂繁多, 包括水上作业、航运、吊装、钢结构、铆接、围堰、钢壳沉井和清障等。能否合理安排各个工艺之间的施工顺序与流程,做到环环相扣,互不影响,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外白渡桥修缮工期紧张,仅为13个月,上部和下部结构各施工工艺必须多点进行;同时,施工场区狭小,必须合理布置,才能确保各关键节点工期如期实现。外白渡桥作为文物建筑和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社会各方面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工程牵涉面又相当广,对外协调与组织能力都要求较高。
相关文化
截至2020年,涉及外白渡桥的文学作品共 50 余部,形式有小说、诗歌、散文和影视等,如茅盾的《子夜》、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冯乃超的《外白渡桥》、海派作家林徽因的《上海百景》,影视作品《我和我的同学们》《情深深雨濛濛》和《苏州河》等。其文学意象在不同年代和不同作家的作品中呈多元性,可总结为三种,包括:“繁荣城市的物质隐喻”“民族屈辱的历史隐痛”以及“繁复情爱的世俗表现”。
所获荣誉
特色与价值
外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所有钢材料均由英国进口,整座桥梁的技术和工艺也是由英国人完成的;是中国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型;上海市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
外白渡桥”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座沟通河流两岸的桥梁,建成百余年来,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片段也成为上海时代变迁、城市巨变的缩影。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建设与规划
桥梁设计
施工难度
设计参数
运行情况
桥梁保护
相关文化
所获荣誉
特色与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