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下武志(1943年11月20日出生于
日本静冈市)是一位日本历史学家和汉学家。他曾任教于日本
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和
龙谷大学等大学,现任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滨下武志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和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他的著作丰富,包括《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和《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等。滨下武志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2017年4月12日,他当选为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外籍院士。
197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业,1974年硕士毕业,并攻读博士学位。1979年到
一桥大学经济学部任教,先后担任专职讲师、助教授。1982年转到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历任助教授、教授、所长、
东方学文献中心长等。2000年又被
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聘为教授,成为
日本汉学界中第一位在东大,京都这两所日本最高学府中同时任职的双聘教授。2006年被
龙谷大学聘为教授;同年,受聘
中山大学历史系全职教授。2008年3月起至今担任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他与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是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澳门大学的兼职教授,其许多著作已被译为中文在我国出版。
滨下武志教授先后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
康奈尔大学、
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任客座研究员、客座教授。主持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研究计划,并且是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理事、《社会经济史学》编辑委员,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主编、日本亚洲政经学会理事等,在国际学界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滨下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
中原地区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他著述宏富,独立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9年);《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东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筑摩书房,1996年);《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
岩波书店,1997年);《香港大视野:亚洲的网络中心》(香港
商务印书馆,1997年中文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冲绳入门》(
筑摩书房,2000年)。此外还有合著和主编的专著6种、
数据集3种,独著日、英、中文论文60余篇。
滨下先生是
亚洲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他开创了一个中国、东亚和世界的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他围绕
中原地区和亚洲纳入
世界经济探讨了许多关键性的问题,包括从海洋的视角透视中国、亚洲和世界经济,亚洲的内部贸易,中国的国家财政和
朝贡贸易体系,银行和金融,海关等等。他带着批判的思想重读亚洲经济史,从朝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白银流通、通商口岸网络、金融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与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
滨下教授在东亚区域秩序的背景中,继而在欧洲—美洲—
亚洲贸易和金融秩序更大的框架内,重新诠释了中国的位置。他将亚洲史、东亚史放到
全球史的脉络中来考虑,建立起将中国史与全球史对话的可能,对“亚洲停滞论”提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挑战,“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观”。他用“历史解释”的方法,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和
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他的有关“历史解释”的方法,犹如投入池塘中的石子,已在日本、
中原地区和国际学术界激起层层涟漪。
滨下武志教授在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美国
康奈尔大学、
香港大学等知名学府担任过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职务。他主导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学术合作研究项目,并担任日本社会经济史学会理事、《社会经济史学》编辑委员、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主编以及日本亚洲政经学会理事等职务,因此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此外,滨下武志教授与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曾在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澳门大学担任兼职教授,他的多部著作已被翻译成中文并在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