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新材料发展战略和南开大学材料学科的振兴与发展的要求,并根据
津南区新校区的建设发展规划,南开大学适时做出了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材料学院)的战略性决策。
新材料不仅是科学前沿研究对象,也是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其产业更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等领域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
先导智能和支柱作用。在美国2014年底发布的“材料
基因组计划战略规划”中,关注九大类材料:包括
生物材料、
催化材料、高分子
复合材料、材料合成和光子学材料、光电信息材料、储能材料、合金材料、有机电子材料和高分子合成及材料计算。我国也正大力推动材料研究,改变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的传统模式,缩短新材料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周期,实现新材料研究的一个重大战略转变。南开大学材料学院定位于以新材料为研究对象,以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生物医药、信息存储等应用为导向,开展新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推动新材料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培养新材料科技人才。因此,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抓住机遇,立足于“高起点、有特色、体制新”理念,建立材料学院是适应新形势下的战略选择。
南开大学材料学院的建立既有雄厚的基础,也是新时期赋予给南开的历史机遇。南开大学于1999年整合
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在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力量,创立了材料学科,并与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承担教育部211“功能材料化学”和“特种功能材料”,985“新型功能材料化学”建设项目,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过十余年的学科建设,南开大学已经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
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物理与化学”2006年被评为
天津市重点学科。2009年,南开大学获批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根据
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2014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南开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同时,里瑟琦智库根据
Scopus数据库学科分类显示,南开大学的材料科学和能源工程入选“优势发展学科”。这些数据也反映出南开大学在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的科技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步入良性发展期,并在国际上显示出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因此,南开大学材料学院的建立是南开十余年学科建设的结晶,更是南开推进“优势发展学科”的新起点,南开大学材料学科的方向将紧密围绕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形成理工结合与交叉学科发展的鲜明特色。
2014年10月,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的材料学院楼在我校津南新校区顺利封顶,同年12月,经我校党委常委会研究,成立由
关乃佳副校长牵头的“南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建工作小组”,这标志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正式成立指日可待。同时,根据国家混合所有制的创新发展模式,目前正积极与
中植企业集团和地方政府联合筹建“南开大学国家新材料研究院”,以学院的学科发展为基础,研究院的科研方向为龙头,两院并行,协同促进,创建学科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根据国家在新材料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趋势,南开大学于1999年整合
化学学科和物理学科在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力量,创立了材料学科。经过十余年的学科建设,南开已经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材料学科发展体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博士与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
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学”两个二级学科。2009年,南开大学获批设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所涵盖的科研方向主要为新
催化材料与能源环境催化、新能源材料与化学电源、光电转换材料与
太阳能电池、新型碳材料与超级
电容器、无机功能材料与物质存储、光子学/
电子学材料及器件、新材料设计与计算等。学科科研方向紧密围绕新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形成理工结合的交叉学科的鲜明特色。
学科发展目标:计划经10~15年培育和发展,建成具有南开大学鲜明特色和较为完善的“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体系,并大幅提升南开大学材料科学的“优势发展学科”地位。
1.国际一流。以国家新材料研究院为科研主体,快速汇聚一流的科研人才。以材料学院为学科基础,逐步凝聚一流的师资队伍。以混合所有制基地为牵引,探索创建一流的创新发展模式。
2.合作办学。1) 新材料研究是国际上材料领域发展的大趋势,新材料的国际化合作办学有巨大的需求与潜力。加强与国外高校在材料学科的合作办学,在教学体系中逐步推进国际化办学,使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互为补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以符合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2) 在南开津南新校区,加强与电光、环境等学院的合作,打通交叉学科的教学体系,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与师资资源,培养交叉学科的人才。
3.创新机制。新学院的建设便于从源头开始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方向和管理工作等方面探索和运行一些新的机制与模式,也为学校探索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提供了机遇和试验田。1) 在人才队伍与科研岗位设置方面,为进一步整合科研力量,为吸引和凝聚一批高层次、高水平的材料领域领军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实力,探索“课题组制”、“双轨制”和“流动制”的人才配置与管理模式。即实施以学术负责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配置模式,即实行课题组制。为确保课题组正常运行和增强课题组竞争力,实行课题组整体考评制。同时,设立“双轨制”的人才队伍管理模式,对高端学科方向平台中引进的优秀人才实行人才“特区”管理。对人才“特区”采用激励和滚动考核制度,实行“流动制”,允许人才的流动。2) 在教学工作方面,针对“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综合交叉特色和工科的特点,围绕“提高层次、拓宽视野、突出优势、兼具特色”的总体目标,结合南开大学的理学教学课程优势,有效和有针对性地引入和融合工学的材料相关教学课程。3) 在行政管理机制方面,为配合人才队伍的“课题组制”、“双轨制”和“流动制”,学院内摒弃“系”与“教研室”的行政管理制度,而采用“研究院”、“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设置与管理模式,便于各学科人员的灵活调配与学科方向的整合。
4.鲜明特色。1)“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工学学科。
南开区的材料学科是以理学(
化学、物理)为基础和新材料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理工结合、交叉学科的鲜明特色。2) 材料、能源和环境是构建现代社会的支柱,南开的材料学科发展特色体现在面向新材料的科研方向,并注重服务于现代信息、清洁环境和新能源的发展。3) 新材料是撬动新兴产业升级的瓶颈。在材料学院框架内建设为科研主体的国家新材料研究院,并注入社会资本和引入创新团队竞争机制,创建学科发展的新模式。
5.学科群。为增进学科交叉、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拟在
南开区内部筹划建立材料、
化学、物理、电光和环境等的大学科交融的学科群,以实现学科方向、人才队伍、教学与学生培养、平台建设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