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七十年前(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水还是一个很遍远、很乡郊的地方。乡民纯朴,惟迷信之风甚盛。那些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土教会还在营建阶段,仍未发展本土宣教;以致,本土的宣教遂有赖外地宣教士努力开拓。当时,香港伦敦会
新界传道部有感于新界一带有很多” “未得之民”,故此,遂差派皮礼士牧师及威礼士牧师,到上水区一带开展布道工作。其时,先后于上水乡世光书室、石湖墟月学校,及罗湖合兰山等地传道,领人归主。当然,那些年,要让信奉祖先、民间神的村民信主,殊非易事;拓荒之难,可想而之。在宣教士努力及会众的协助之下,蒙上主祝福,教友才逐步逐步开始加增。先贤们考虑到教会未来的发展,遂于三十年代未期(约1937、38 年左右),租用了上水石湖墟区所街九号二楼(今新康街 29 号),成立了一所布道所。(这布道所就是我们上水堂的前身。)约于 1940 得本土李国康先生为本堂传道,并于 1941 年被中华基督教会香港区会(以下简称「区会」)接纳为「区助堂」 (是以上水堂的「历史」由这里作起点)。本来,有稳定的会址,有专职的传道,正是教会开始发展的好时机。可惜,时不与我,1941年12月,日军侵华,香港沦陷,是以上水堂堂务无奈全面终止!这是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大时代、大历史,我们上水堂正是身处其中,与香港人休戚与共!这就是「教会」,上主的教会从来不会抽离于人世间;教会,就是座落一方一处的教会,按地方、按环境、按群体,溯造了我们的教会、我们的福音及牧养工作!在香港重光之后,1949年初,会友陆续重返教会。那些年,我们借石湖墟龚子谦牧师住宅作为临时堂址,聚会才得已陆续恢复。同年 7 月,区会再度调派李国康先生担任本堂宣教师职,于 8 月组织及成立第一届堂会(首任主席为廖月衢弟兄),确立了上水堂的自治之路!那些年日,资源人力等各方面都相当欠缺,着实发展不易。至于堂会迟迟未有着落,也影响了教会的发展。故此,约在年多以后(1951年1月1日),堂会议决筹建新堂。议决既定,区会遂派卓浦民牧师驻居粉岭协助,本堂事工。在几番努力之下,终在 1953 年,廖日新先生(凤溪中学前校长)为了纪念其父亲廖寿彭蒙恩信主,便以三万八千元让出世光园予本堂(即现今马会道 23 号堂址),至1956年启钥。同年,鉴于区内学前教育的欠缺,遂开办区第一所幼稚园,以回应区内需要。教会正欣欣向荣发展之际,却因产业权的问题,卒令当时堂主任李国康辞任,令人惋息!同年,区会差派李妙卿姑娘担任宣教师,至 1963 年7月李姑娘请辞前往
加拿大工作。之后,区会派罗国雄先生接任宣教师工作,白保罗牧师担任顾问。自1964至1973 年间,由区会调派何靖国先生接任宣教师工作(何宣教师于 1974 年移民美国);此间,区会也分别差派 戴利群牧师、陈纯嘏牧师、周廷杰牧师等担任上水堂顾问及施行圣礼。虽然,宣教师历有兴替,但无碍教会之发展。在建制上,1966 年正式通过堂内的(第一份)典章。此外,弟兄姊妹在关怀的事上,也有好些美好的片段,留给后人回味细爵。1974 年,郑灵光到任本堂,以退休之身,承担宣教师主任职,并于一年后受区会按立为牧师。在郑牧师的带领下(1974 至 1981),堂务续有发展。教会除了获政府批准为合法举行婚礼之场地外(1976 获批。1977年8月举行第一宗婚礼),也落实了堂内自养的目标,这对于上水堂来说,又是一个新的里程!随着郑牧师年迈退下,自 1981年8月始,本堂遂聘任张福民牧师为本堂主任负责堂务,至1995年。在张福民牧师任内,曾分别聘任四位全职宣教师及一位半职宣教师。整个教牧队工加上堂内一众兄姊的努力,堂务再得着进一步的发展。在这段时期,上水堂第一任及第二任的执事,分别在 1986 年 10 月及 1991 年10月受按。第一任的执事分别为:余文英姊妹、李梁心懿姊妹、詹蒙恩弟兄。第二任的执事分别为:陈学伟弟兄、刘耀华弟兄、廖秉衡弟兄。以上数位执事,都是上水堂的资深长辈,为教会曾付上很多很多的努力。
信耶稣基督为赎罪之救主,为教会之基础,以基督天国普建于世界为目的。接纳旧新约圣经为上帝之言,由上帝默示而成,为吾人信仰及本份无上之准则。承认使徒信经堪以表示正宗教会共信之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