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涌水量指流入矿井巷道的地表水、裂隙水、老窑水、岩溶水等的总量。通常以每小时或每分钟的流量表示。矿井涌水量是煤矿开发的重要技术条件,对于制定疏干方案、确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地质勘探期间,应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并预测矿井涌水量,以指导建井和生产过程中的相应措施。
矿井涌水量是在矿山开拓至回采过程中,单位时间流入矿坑包括井、巷和巷道系统的水量。这一指标是评估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条件复杂程度和经济开发条件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制定疏干设计方案和确定生产能力的基础。
煤层上方岩石的透水性和围岩露出地面的情况,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大气
降水渗透地下以及进入井下的水量。如果覆盖层透水性良好,补给水量和井下涌水量也会增加。当煤层围岩透水且大面积暴露时,接受的降水和地表水补给量会增大,导致井下涌水量增加。相反,如果缺少补给水源或者覆盖层透水性差,井下涌水量主要来自静储量,表现为水量逐渐减少,相对较易防治。
地形直接影响含水层的出露位置和程度,以及降水和地表水的汇合,从而间接影响矿井涌水量。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受到地形因素的显著影响。地形控制了含水层的出露位置和程度,以及地下水的补给情况,同时也控制了大气
降水和地表水的汇聚。
煤层分布范围内的构造体系和蓄水构造类型及其规模,不仅决定煤层的赋存规律,也影响地下水的汇集条件,如动、静储水量的比例和大小,因此地质构造直接影响矿井涌水量的大小。
压性断裂面因承受最大的压应力,内部破碎充填物多为
角砾岩和糜棱岩,断裂面本身紧密,突水性差,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对矿井涌水影响较小。
扭性断裂面由剪切作用力产生,结构面内有糜棱岩,两侧有规律地排列着破碎角砾岩和棱体。扭裂面一般呈闭合型或狭窄裂缝,延展较远,发育深度大,低序次的断裂也较发育,因此扭裂面及其两侧常具有良好的导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