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毕业于
华侨大学应用数学系的杨恩辉,现在已是国际知名的多媒体压缩、信息论和数字通信领域研究专家,加拿大信息理论和多媒体压缩领域首席科学家,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教授。
1982年,不满16岁的杨恩辉从江西九江的一个普通小镇考入了华侨大学。由于年轻,加上身体发育不好,甚至大三时,走在校园仍有人问他:“你是大学生吗?”这成为已是博士生导师的杨恩辉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记忆。
1986年杨恩辉以优异的成绩从华大毕业,之后去
南开大学攻读研究生,这一读就是五年。1991年,杨恩辉获得南开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次年,26岁的杨恩辉被提升为副教授,成为南开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教授。
1993年1月至1997年5月,杨恩辉先后以客座科学家和研究员身份前往美国
明尼苏达大学、德国
比勒费尔德大学和
南加州大学从事科研工作,并于1996年获得南加州大学
电子工程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起,杨恩辉开始受聘于
滑铁卢大学。
多年来,杨恩辉在
多媒体压缩、多媒体水印、多媒体传输、
数字通信、信息理论、
安德雷·柯尔莫哥洛夫理论、信源和
信道编码、量子信息理论和应用概率理论与统计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就:他成功开发了在信息工业有广泛用途的七个编解码软件包,发明了世界上最好的一种无损在线数据压缩算法;他的研究解决了一些多年来一直无法解答的信息论难题,消除了数据压缩理论和应用之间的界限,并使民众的生活标准提高,在
加拿大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在多媒体数据压缩和信息论文献中,他的研究成果被多次引用,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还拥有4项专利,在国际主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赢得多个中国和加拿大科研奖,并40余次被邀请到世界各地讲学……
在享受成功解决研究难题喜悦的同时,杨恩辉并没有忘记母校
华侨大学对他的培养。他说,大学四年,他的最大收获在于“人生观的培养”和“数学的基本训练”。正是在华侨大学,杨恩辉懂得了“必须经过努力去创造机会,必须靠自己去奋斗”;也是华侨大学,给了杨恩辉基本的技能训练,如自学能力,如逻辑思维能力等;还是在华侨大学,他学习了有关数学的基本知识,奠定了今后研究的
数学基础。
现年38岁的杨恩辉,不仅成为
滑铁卢大学第一个获得
加拿大专业领域研究主席殊荣的教授,而且获聘为该校终身教授。由此,他获得了到世界各地自由讲学一年的机会。杨恩辉最终选择了
香港中文大学,他说:“我从心底希望能与内地的关系更密切一点。”
也正是因为这种选择,毕业18年后,杨恩辉重回母校
华侨大学。2010年5月24日至27日,他以学者的身份回母校讲学,并欣然受聘为母校客座教授。他表示,只要他有机会,一定会回到母校,为母校今后的发展、为母系数学系的学科建设等尽心尽力。
2009年12月
加拿大皇家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RSC)增选了81位新会士。其中入选科学院的有3位华人科学家,他们是:应用科学与工程部的杨恩辉(YANG, En-hui)、生命科学部的
卓敏(ZHUO, Min),和数学与物理科学部的
鲍晓毅(Xiaoyi, Bao)。另有一位华人入选社会科学院的社会科学部,他是
萨斯喀彻温大学社会学系的李胜生(LI, Peter)。
在2010年11月6日举行的
华侨大学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中,数学系 1982 级学生、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杨恩辉作为校友代表发言。杨恩辉在庆祝大会上代表全体校友向母校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华侨大学的生源来自五洲四海,在我的记忆里,是一所普通话不纯正、外国语不地道、学习背景不相同的大学。然而,正是这个体的差异组成和造就了华侨大学的包容文化。在包容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在学习的进步中培养了自信,在知识的积累中培养了理性,在对未知的探索中培养了务实。包容、自信、理性、务实,在我看来就是
华侨大学的大学文化精神。”他同时衷心祝愿母校在包容、自信、理性、务实的文化精神指引下,在自主创新的办学道路上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谱写出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