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十八兵团补训师政治部副主任,六十军一七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川西军区眉山分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工教授会教员,解放军高级通讯学校政治部主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等职。
1935年在
开封市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曾当选为河大新文字研究会会长。
1936年8月,在河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河南大学党支部书记。同年9月,遭敌被捕入狱。不久,越狱潜回
北平市,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后,分配到北平文委工作。
1937年5月,杨伯笙受组织派遣返回
济源市,以十六完小校长的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8月,建立了中共济源县工作委员会,杨伯笙任书记。他先后秘密介绍于思礼、史向生、杜荣旗、
杨廷佐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1月,济源工委改建成中共济源县委,杨伯笙任书记,史向生任组织委员,于思礼任宣传委员。杨伯笙、史向生回到杜八联,以“革命十人团”名义,大力开展党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4月,县委书记杨伯笙带领杜八联抗日武装和一部分青年学生,到
邵原镇黄树村参加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8月,任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杨伯笙历任十八兵团补训师政治部副主任,六十军一七九师政治部副主任,川西军区眉山分区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工教授会教员,解放军高级通讯学校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