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尾袋鼠
有袋目袋鼠科动物
黑尾袋鼠是澳大利亚的一种袋鼠科,体长约80-84厘米。它是黑尾袋鼠属中唯一的一个种,与其他小袋鼠相比,在身体结构和繁殖方式上有所不同,因此自成一属,而没有被列入大袋鼠属。种名bicolor意为“二色的”。黑尾袋鼠也被称为沼泽袋鼠,因其特有的沼泽气味,也被称为黑尾沼泽袋鼠、蕨袋鼠、黑色袋鼠、昆士兰州臭鼠和新南威尔士州黑臭鼠。它是墨东地区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
形态特征
黑尾袋鼠面部有一条浅色带纹,脚爪和尾端常黑色。体长66~85厘米、尾长64~86厘米、体重10~21千克。头小,颜面部较长、眼大、耳长、前肢小、后肢长、尾粗长、体毛呈赤黑色,雌兽的腹部有一个育儿袋。
生活习性
喜欢生活在森林或沼泽地带,单独或成小群一起生活,夜间觅食;行动敏捷,能迅速地躲避食肉目
黑尾袋鼠是夜间活动的,不喜成群的动物。它们居住在固定的领域中,但是互相之间不进行领域斗争,因此在有些地方可以有许多黑尾袋鼠生活。在运动时它们低头跳动,在觅食时也会四爪爬行。它们是食草动物,以草类、树叶和树皮为生。
分布范围
黑尾袋鼠主要分布在澳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从昆士兰州东部至维多利亚州和南澳洲的东部。它们生活在森林和草原上!
你知道吗?黑尾袋鼠科又称沼泽袋鼠、双色袋鼠。
黑尾袋鼠的外形特征是它们长而粗的毛。背部和头部为红棕色,腹部橙色,两侧有时为黑色。从嘴到耳有一道白色的线条。与其它大多数袋鼠一样它们有一条长而有力的尾、肌肉发达的后腿和短的前腿。黑尾袋鼠的身长(不包括尾)可以到67至85厘米,尾长64至86厘米,体重可以到10至20千克。雄兽比雌兽明显重得多。
生长繁殖
雌兽有一向前开的袋,里面有四个乳头。怀孕期为33~38天,此后幼兽出生,一胎一般只有一只幼兽。雌兽在幼兽出生三至七天前就重新交配。新的胚胎首先留在子宫内,一直等老的幼兽断奶后才出生,或者堕胎。通过这个方式黑尾袋鼠可以很快地生产,每八个月可以产一胎。幼兽在袋内呆八至九个月,15个月后性成熟。估计黑尾袋鼠最长可以活到15岁。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5年ver3.1——无危(LC)。
种群现状
虽然人类的活动缩小了黑尾袋鼠的生活环境,但是它们依然非常常见和广泛分布。它们不容易受威胁。
引申阅读
袋鼠的起跑方式
现代竞技跑步中的起跑技术分为站立式和蹲踞现象式两种,而短跑运动中最好的起跑技术是蹲踞式。蹲踞式起跑又可分为:普通式(自1888年开始采用);长子弹式(自1930年开始采用);子弹式(自1911年开始采用)。
以上几种起跑技术,无论哪一种,都是从蹲踞式起跑技术沿革而来的。那么,蹲踞式起跑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1888年,澳大利亚短跑运动员舍里尔在观察黑尾沙袋鼠的奔跑时发现,它们在起跑前总是先弯曲一下身子,腹部几乎贴进地面,然后靠其强有力的后腿一蹬,便以子弹出膛般的神奇速度奔跑起来。舍里尔由此受到启发。在仔细分析袋鼠的起动特点以后,他认为这种起跑方式若能运用到短跑技术中也会带来奇迹。于是是,他就模仿黑尾沙袋鼠的起跑姿势,并结合短跑运动的特点,发明了在当时被认为是“短跑技术革命”的起跑技术——蹲踞现象式起跑。舍里尔首先采用了这种起跑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短跑成绩。此后,蹲踞式起跑技术风靡一时,对现代短跑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蹲踞式起跑技术为什么能提高速度呢?人们在研究了黑尾沙袋鼠的起跑状态后得到了启迪。原来,黑尾沙袋鼠身体高大,有时还携带幼仔,体重就更大了。如果黑尾沙袋鼠采用站立式起跑,就很难克服本身偌大的体重所产生的静止阻力,即使跑动起来,其初速也不会太大。但是,当它们的身体弯曲下去之后,就产生了两个有利因素:一是袋鼠的身体重心降低了,这样在起动、奔跑和跳跃时就增加了向前的水平分力和冲力。二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形态结构上的特点,特别是很好地发挥了其强有力的后腿的蹬伸作用,使其能迅速地摆脱静止状态,获得较大的起动速度(因为后蹬力越大,地面的反作用力也就越大,获得的初速度也就越大)。所以,黑尾沙袋鼠奔跑起来就能疾驰如飞。
黑尾沙袋鼠的这种起动姿势是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分析,肌肉在收缩前先拉长,可以提高肌肉的张力,有利于发挥肌肉的收缩能力。蹲踞现象式起跑能使臀肌、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和小腿后面的三头肌被拉长,使这些肌肉群处于收缩前的“绷紧”状态。在后蹬起动的一刹那,就会产生相当大的爆发力。再加上蹲踞起跑时,其身体重心低,支撑反作用力向前的分力大,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前冲力,提高了起动时的初速度,从而提高短跑运动的成绩。
主要价值
作为澳大利亚的象征之一,袋鼠一直是当地人的骄傲。澳大利亚现有6000万只野生袋鼠,袋鼠肉制品和其他衍生产品市场每年可带来1.72亿美元的收益。
袋鼠皮具有独特的纤维结构,是制革的优良原料,袋鼠皮的长幅约5~6平方英尺,皮型呈三角形。袋鼠皮的胶原蛋白纤维束与一般哺乳类动物皮(如牛皮)的胶原纤维束相比,编织形式不同,大部分胶原纤维束平行于皮面呈波浪式层状编织,不同层次间相互交错连接,层与层之间的交错角小于90°,各部位胶原纤维的编织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紧密程度上稍有差别,一般臀部和颈部较厚,而腹部较薄,袋鼠皮的弹性纤维较小,但分布比较均匀。
澳大利亚之所以让袋鼠作为国徽上动物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永远只会往前跳,永远不会后退。希望人们也有像袋鼠一样,永不退缩的精神。
相关医学
有趣的是,袋鼠妈妈这一套奇妙的育儿方法,还引起了医学家的兴趣。1984年,两位美国医生从袋鼠科的育儿方法得到启示,发明了一种养育人的早产婴儿的新方法。早产婴儿的生活力很差,过去都是放在医院的暖箱里养育的。没有暖箱,早产婴儿很容易死亡。这两位医生挂一个人工制造的育儿袋,婴儿放在育儿袋里,又温暖,又能及时吃到妈妈的奶。而且,婴儿贴着妈妈的身体,听着妈妈的心跳,生活力可以大大提高。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
生长繁殖
保护现状
引申阅读
主要价值
相关医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