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都镇
福建龙岩市上杭县下辖镇
下都镇,隶属上杭县,是其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2016年7月,农业部认定下都镇为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下都沙田柚)。
历史沿革
1964年,属中都公社。
1984年,属中都乡
1986年7月,从中都乡分出,设下都乡。
2015年5月11日,撤下都乡,设下都镇。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下都镇位于上杭县西南部,棉花滩库区中下游,地处闽粤两省五县八乡镇结合部,与永定区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蕉岭县毗邻,距上杭县城40千米,面积103.0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都镇呈低纬度低海拔,平均海拔195米。
气候特征
下都镇年平均气温19℃,年均降雨量1410毫升。
自然资源
下都镇有耕地面积0.96万亩,林地面积12.2万亩,境内有棉电库区水域面积6000余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下都镇辖11个行政村:保安村、和睦村、砂睦村、象栏村、佛坑村、吉安村、五丰村、新寨村、豪康村、溪村、三益村。
人口
2017年,下都镇常住人口7718人。
2018年,下都镇户籍人口11474人。
经济
下都镇田间以稻烟、蔬菜为主;牧渔业方面以瘦肉型猪、环颈雉、鱼花、河渔为主;山头以沙田柚杭梅、茶叶为主。截至2000年,完成万亩沙田柚基地种植目标,年产量达200多吨。
下都镇境内盛产以沙田柚为主的各类柚果,全镇柚果种植面积近万亩。沙田柚自1986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引种已发展到6100余亩。在象栏、砂睦、新寨3个村开发种植3个连片1000亩以上的沙田柚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全镇柚果总产量已达8000吨以上,柚果加工销售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下都镇黄笋干是闽西八大干之外的一种优质干品,盛产于汀江中游下都境内南蛇渡河段的一种特种竹子。随着棉花滩水库蓄水发电,下都镇成为主要库区,镇党委政府发动库区群众大规模种植了黄笋竹和绿麻竹,全镇种植各类食用笋竹7000多亩。全镇已有二家食用笋加工厂,年销售食用笋竹产值超3000万元。
下都镇境内棉电库区有五丰、新寨、璜溪、豪康、三益等5个行政村5000余人。有丰富的库区水域资源,水域面积6000余亩,鱼类资源丰富,库区群众有丰富的鱼类养殖和捕捞经验。
2018年,下都镇有工业企业1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4家。
交通
下都镇境内线(上杭稔田镇至广东南礤)、丰棉线(上杭县城经中都下都至永定洪山乡)为主交通干道通达全镇,距离永杭高速公路庐丰出口17千米、稔田出口24千米。
2002年建成的南蛇渡大桥是璜溪村、豪康村、三益村通往下都集镇的交通要道,是当时福建省最高的内河跨江大桥。
历史文化
红色文化
下都镇是红土圣地,革命战争年代下都群众积极参军入伍和支援革命,当年刘永生将军带领闽粤赣边纵队在下都境内活跃活动。全镇有三益、坳下、蛇形寨背、豪康、璜溪等5个革命基点村(自然村)。境内璜溪村是华东邱氏发源地,是中国清代著名爱国诗人、保台志士丘逢甲的祖居地。新寨村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年间制“百岁牌坊”一座,历经百年仍自巍然屹立。镇内客家古民居2处,分别为砂睦村渊泉居和豪康村述德堂,其中“述德堂”被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名由来
中都,传说明末清初时,当地绅士集资在岗寨南面的陈家祠兴建“瓜墩圩”。过了150-170年,又有人在瓜墩圩不远的兴岗寨下建有一座文馆像座小都城,周围地盘广阔,人口集中,因此就有了“中都”之称。后来又按地势和水流方向,分为上都、中都、下都。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人口
经济
交通
历史文化
红色文化
镇名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