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璧(1875—1940年),字仲和,号潜夫,派名礼璧。江西宁都石上莲塘人。邱文仲的后裔。力争在宁都开设
江西省第九中学(
江西省宁都师范学校)的前身,并首任校长的学者。1903年中举,1907年登经济特科
进士。
邱璧中进士后,敕授
文林郎,分发
江苏省即用知县。本无意仕途,无奈家人催促赴任。途经
南昌市时,遇好友周性初、龙之溪等,相谈默契,遂入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堂任教。此后大部分时间身于小学与中学讲坛。
民国初年,邱璧任江西省审计分处代处长。省府某大吏因故离职,主管财政的官员,拟从当年省财政收入中提取8万元作送行礼物,咨询省审计分处,璧按计政原则,当即剔除此项开支。该财政官员欲借集体名义胁制于璧,即在省财政当局召开会议,作出决定,强逼省审计分处拍板。璧始终如一,来一次,顶一次,终于否掉此项开支。此事震动颇大,同僚莫不惊骇,都为璧提心吊胆。有人问:“璧怎么具有如此非常胆智?”璧的知心好友答道:“他精通业务,胸有对策。尤其重要的是他正气凛然,所谓无私者无畏也。”后来,璧任省公路局会计主任,卸职时,当局重金礼聘银行会计师清查帐目。结果,几年帐目仅三分钱差错。而且查出这三分钱是工作人员偶然失误所致,当局官员大为惊叹。璧的好友又说:“此事不但说明璧廉洁奉公的一面,而且更看出了他处事谨慎的功力。”
1914年,
江西省教育当局厘定全省中学,以府设校,综为八所。
宁都县为州因此未置。为振兴宁都及附近数县文化教育事业,方便宁都、
广昌县、
石城县、
瑞金市、
于都县、
兴国县等县学生就近读书,壁一再恳请增设省立第九中学于宁都。先是省教育当局分析了校舍、设备、师资等种种困难,璧则提出了许多排难措施。继而省教育当局意欲考验璧,提出了“若准所请,则须先生出长斯校”的条件。他们认为当时璧任省审计分处代处长,月薪120块银元,若任九中校长,月薪只有80块银元,一定不会舍高就低,知难而进。岂知璧是个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毅然受命。于是修建校舍,聘请良师,经费不足,自筹解决,开设义务班,逐年扩充学额。治校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不遗余力。在他手上,共办4年制中学毕业班7届9个班。毕业生300余人。后人为纪念邱璧的办学精神,曾修建“潜园”和“潜亭”于原九中校门东南小阜上,并有《潜园记》流传。
1926年,邱璧任赣南17属图书馆馆长。筹建书库时,从图纸设计、材料购置到施工进度,每事必实地勘察,周密审查。施工过程中,他勤于检查督促,验收细心负责,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终使书库保质保量巍然而立。
邱璧一生刻苦好学,嗜书如命,爱书如宝。精通文字学,熟谙《
说文解字》。本为枯燥无味的“小学”,经他深入浅出讲解,趣味盎然,使听者乐而忘倦,有所领悟。邱璧著述颇多,早年所撰《宁都
金精山记》,刻碑于金精洞口,记述了金精诸峰的由来,细致地描述了各峰的状貌,落款为“邱璧撰文,
邱和鸣书丹”。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时人称“宁都前有三魏,后有三邱”,邱璧即其一。
邱璧晚年患
淋巴结结核。10年步履维艰,还为南州国学专修院与章江中学宁都分校操心,常由家人推着四轮木车代步去为学生讲课。1940年病逝于
宁都县老家,享年66岁。我国著名植物学家
胡先骕(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亲为作墓志铬,以示尊崇。名入《江西近现代人物传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