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法螺(学名:Lotoria lotoria),又名Cymatium lotorium,是
法螺科梭法螺属的一个大型
海螺贝壳物种。
象鼻法螺贝壳大型,有发达的粗瘤和纵胀肋,壳口上方有黑斑,壳长90 - 160毫米,厚质纺形。胎壳大,外观是明亮的
橙色至
褐色,与后生壳有明显的区别。螺旋肋明显,偶尔有小块。壳皮厚,外唇内壁和轴唇壁有折叠或小突起。前水管沟喙状。口盖角质,核在侧边或下方。齿舌纽舌型。肉食性。有壳皮,壳毛短。
神经系统相当集中,没有唇神经连索。平衡器1个,仅仅有1枚
耳石。
唾液腺位于食道神经节的后方;通常没有食道附属腺、吻和水管。排泄和呼吸系统没有对称的痕迹,右侧相应器官退化。心脏只有1个心耳,不被直肠穿过。鳃1枚,栉状,通过全表面附在外套膜上。肾直接开口在身体外面,有的具有一条输尿管。具有生殖孔。
雄性个体具有交接器。
常以
海星纲、
瓣鳃纲如
珠母贝幼贝等为食。足富有肌肉质,适合于在各种条件下运动,但常与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相关。这些在水底爬行的种类,是以足部肌肉的收缩来推动身体前进。运动时是先由足部的纵肌收缩,收缩到最高峰时,足底局部抬起离开地面,随后纵肌松弛,抬起的部分落回地面,这样便前进一步,如此的收缩波可以在足的局部范围内进行,也可在足的全长内发生,也可以左右交替收缩前进。纵肌的收缩由后向前推动身体前进,所以伸缩波与运动波方向一致。
属于
前鳃亚纲中肉食性
腹足纲。其消化道的前端常形成吻,周围包有吻鞘,吻中含有口腔、齿舌。取食时是由于头部充血而将吻伸出,缩回时是受肌肉控制,由缩吻肌将吻鞘拉回。肉食性种类的齿舌上细齿的数目减少,但硬度增加,齿舌末端有倒勾、棘等,适合于切割及撕裂食物,有时齿上还有毒腺。肉食性种类口腔中常有颚,消化道一般较植食性的短,消化腺分泌的酶主要是蛋白酶。
分布于
印度洋至
太平洋西部的
热带海域。在台湾北部浅海岩礁可发现。分布于中国台湾东部海域、澎湖、
新北市贡乡蚊子坑、花莲海岸、台北县贡寮乡龙洞、台北县贡寮乡澳底、
太平岛。
象鼻法螺是雌雄异体,
雄性个体包括精巢与输精管,输精管的后端有
前列腺以产生授精液,输精管的末端形成交配器官
阴茎(penis),前列腺开口在阴茎内,其授精液帮助交配。
雌性个体有
卵巢、输卵管,输卵管可膨大形成蛋白腺(albumin gland)、受精囊(seminal receptacle)及粘液腺(mucous gland)。蛋白腺及粘液腺可分泌营养物及粘液,以形成卵膜及卵囊,输卵管的末端还伸出一交配囊以贮存交配后的精子。雌雄性需交配后方能使卵受精。卵多形成卵囊,产卵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
象鼻法螺的贝壳主要成分为95%的
碳酸钙和少量的壳质素。一般可分为3层,最外层为黑褐色的角质层(壳皮),薄而透明,有防止
碳酸侵蚀的作用,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壳质素构成;中层为
棱柱层(壳层),较厚,由外套膜边缘分泌的棱柱状的
方解石构成,外层和中层可扩大贝壳的面积,但不增加厚度;内层为珍珠层(底层),由外套膜整个表面分泌的叶片状
文石叠成,具有美丽光泽,可随身体增长而加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