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祖述
原长春市文联副主席
彭祖述,男,莱州市人,曾任长春市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白山市印社副社长、长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人物简介
其书法、篆刻、微刻、雕必并擅。作品浑厚、粗犷、遒劲,颇具金石韵味。曾多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等全国大型报刊及《书法》、《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性报刊上发表,并在《中国翰园碑林》、《凤岭古港摩崖》等处刻石陈列。书法篆刻作品还被编入日本《东北书道集》、香港集古斋《长白风光书画集》、《新加坡与吉林书展作品集》等十余种辞书。受聘为韩国篆刻研究会名誉理事,主编出版了《长白印社作品集》。
代表作品
综艺微刻石头记
微刻艺术中的一部综艺精品
彭祖述的长篇力作《石头记微刻》是一部石书,是以印石微刻的《石头记》(即《红楼梦》)。著彭祖述在“综艺微刻《石头记》后记中”写道:“在石头上微刻,《石头记》,颇觉有些情趣。《石头记》的故事,传说原本就刻记在石头上。现在,再将其归返到石头上,岂不益增奇趣。”
《石头记微刻》,立意新巧、寓情深。全书以戚廖生序80回本《石头记》为底本,总计60余万字,每回一石,加上序言和后记,共刻石82块,以红木匣盛装,锦缎镶互,一石一匣。每石除微刻该回全部文字外,又将本回之中心思想由石书著作者概括为图像,布刻于本石之四周,辅以文字说明,作品图文并茂。
微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刻字艺术。一生热爱书法、刻字的彭祖述,在其长篇力作《石头记微刻》中有诸多建树。这位老艺术家创作伊始,就大胆立意,突破2000多年中国传统微刻之固有模式,以新的生命、新的色彩、新的姿态,登上微刻艺术的新殿堂。为此,彭祖述给自己定下了四条工作准则:一是,微刻与其它艺术门类相结合。融书法、刻、绘画、雕刻,装饰为一炉,以全新的综艺效果展示于世人。二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石经刻字虽微,而石书作品宏大。几十万字乃至上百万字,刀寄拳石,意义深长,近看如丝丝细雨,远望似茫茫雾雪。三是,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将微刻的书文中心提炼凸现,形成图象,布刻于石上,使之图文相辅且又并茂。四是,作品的创造价值与收藏价值相结合。
彭祖述的此部石书,自1993年起正式奏刀,于2002年初完成,艺术地再现了《红楼梦》(即《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
红学文化中的一朵耀眼奇葩
彭祖述的石书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业内专家和海内外媒体的高度赞誉和广泛关注;先后在长春市和北京中国博物馆布展。
2000年3月中旬,彭祖述带着他的部分作品专程到北京,请中国红学会前会长周汝昌先生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教授等红学家鉴定。时年82岁的著名红学泰斗周汝昌先生细心品味了彭祖述的微刻石经后,激动地从坐椅上站立起来,惊呼“这是无价之宝”,连声赞道“精品!精品!”随后,应彭祖述先生的约请,周汝昌先生欣然命笔写下了《红楼梦石经——彭祖述先生微刻石经赞》,是为《石头记微刻》序言。周汝昌先生有感而发;“如今却出现了一个奇迹,即曹雪芹石头记80回巨著的全部真文付之勒石,成为史部官文献的一部崭新的《红楼石经》;开匣入目,琳琅璀璨,叹为观止。”
胡文彬教授看了彭祖述的石书十分赞赏,当即给予四点评价;一、选本好,对作品内容理解很深;二、立意和设计独具匠心;三、刻得好,字见功力,图刻得美而有内涵;四、石头好,每一块都是宝石、每一块都是精品、难得的精品,这样的好作品,完全有资格放到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展出。
十年辛苦尽,奇志辟鸿
1992年底,彭祖述由长春市文联副主席任上离岗退休,自感身神尚佳,且时间宽余,便决意将微刻《石头记》之宿志付诸实践。然而“工程浩大,所费不菲,实非易事”,“然念及此身有此一搏,又何其幸也!”这便是彭祖述袒露的微刻石经起始时的心声。
在石头上刻《红楼梦》,首先得有石头。为了挑选色泽、质地、品性俱佳的印石,当时年逾花甲的彭祖述,南去福建寿山,北走内蒙古自治区巴林,东至浙江青田,再转皖浙交界的昌化;7年多时间,往复数十次,行程10万公里。个中艰辛,只有老人自己清晰……
2005年5月14日,新华社向世界各地发出通稿:“长春市微刻艺术家彭祖述历时八载,近日完成大型微刻石书《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命名其——记于石头,复归于石。”此部微刻石书,于2003年底印成大型精美书册,并于2004年初由世界教科文组织正式收藏!
彭祖述微刻《红楼梦》,既圆了老人的红楼一梦,又实现了他散布红学的永远情结。他在综艺微刻《石头记》后记中写道:“微刻《石头记》,几乎耗尽了我桑榆夕阳之余光。构图伊始,常是‘青灯一盏’,只身孤影,拥案阅书,卧地观石,为得一图,冥思苦想,彻夜不眠。或取意、或取事、或取人、或取景、或取物,殚精竭虑,力揭人生哲理,以启人自省。”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