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望·孟高维诺(1247-1328),
意大利籍
方济各会传教士,中国天
主教历史上的第一位主教。他在1289年受
教皇委派前往
中原地区,并于1294年抵达
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市),在那里获得了元朝皇帝的支持,开始传教活动。在他的努力下,大约有6000人接受
洗礼加入
天主教。他还帮助建立了两座教堂,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若望·孟高维诺出生于1247年的意大利
萨莱诺,出身名门贵族家庭,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大约19岁时,他立志追求圣召,随后加入了
方济各会,成为一名会士。凭借其聪明才智和勤奋学习,他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
神学知识,晋升为司铎(神父)。
1280年左右,教会派遣他前往中东地区传教,他欣然接受并取得了显著成果,带领许多人皈依
基督教。1289年,
亚美尼亚国王海顿二世任命孟高维诺为代表,觐见
教皇尼古拉四世。
由于
元朝的扩张,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罗马教廷和蒙古朝廷之间频繁交流。尼古拉四世注意到中国有许多尚未听到福音的人,因此特别关注中国的传教事业。他认为孟高维诺是一位理想的候选人,因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拥有多年的东方传教经验。于是,尼古拉四世任命他为教廷使节前往中国,并致函沿途各国君主,要求给予孟高维诺友好接待。
1289年,孟高维诺以教宗钦使的身份开始了他的东方之旅。
教皇通知
亚美尼亚王亚各伯派教会宗主教、乔其亚派宗主教、乔其亚王、波斯王等国君主,要求他们善待孟高维诺。孟高维诺沿着陆路穿过东欧、西亚、波斯等地,最终抵达
印度,并在那里乘船前往
中原地区。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旅程,他在1293年在
泉州市登陆,随后北上2000公里,于1294年抵达
元大都。他立即受到
元成宗铁穆耳的接见,后者延续了其祖父
孛儿只斤·忽必烈对宗教的开放政策,热情款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传教士。不久,成宗批准他在中国传教,并提供了必要的物资支持。他是第一位来华传教的
天主教司铎。
孟高维诺遵循早期来华传教士的做法,专注于精英阶层的传教,认为只要皇帝、贵族、官员和知识分子信奉
基督教,就能够带动整个民族的皈依。他一开始便在蒙古贵族中传教。不到一年时间,汪古部高唐王阔里吉思及其下属部落就在孟高维诺的影响下接受了
洗礼,皈依了基督教。
1299年,孟高维诺在大都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堂,1305年又在皇宫附近建造了一座可容纳200人的教堂。他收养了40多名孤儿,教导他们拉丁文、音乐和教会礼仪。在孟高维诺的努力下,到1305年,已经有6000人接受了洗礼。然而,他的传教工作遭到了景教徒的嫉妒,他们在皇帝面前诬陷他并非
罗马教廷的使节,而是一名间谍,导致孟高维诺被捕。但在上帝的帮助下,他的清白得到了证实,传教工作得以继续。
1305年和1306年,孟高维诺两次致函
教皇格雷戈里五世,汇报在华传教的情况,并请求派遣更多品德高尚、精通教义的传教士来华扩展教务。教宗收到信件后,对孟高维诺的工作表示高度赞赏,并于1307年设立了汗八里(即北京)总主教区,任命孟高维诺为首任总主教,负责
远东的教务。教宗授予他简授
主教、划分教区、管理神长的权力。同年7月22日,教宗从
方济各会祝圣了7位主教前往
中原地区,协助孟高维诺。其中,除了1人因病未能启程,3人在
印度逝世,其余的杰拉尔、斐莱格林和安德烈于1313年抵达中国。在孟高维诺的带领下,福音在中国迅速传播,教会很快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市设立了教区,建造了一所教堂。随后,杰拉尔在泉州建立了第一所修道院,共有22名
硕士。
1328年,81岁的孟高维诺完成了
雅威赋予他的使命,在主怀中安息。据记载,孟高维诺去世后,大都有许多居民共同哀悼,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都在出殡当天护送他至墓地,深切表达了悲痛之情。他的墓地后来成为人们虔诚朝拜的地方。有人评价说:“总主教感化了很多人信奉
天主教。他为人正直热忱,深受信教和不信教者的喜爱,皇帝本人也非常尊重他。”
若望·孟高维诺是天主教在中国和
印度传播的先驱。他在华传教30多年,共为3万多人施洗。他曾将《圣经》翻译成中文,并在给
教皇的信中提到:“我已经将全部新约和诗篇译成了中文,并请人用最优美的书法抄写完毕。”遗憾的是,他的译本并未流传下来,也没有被考古发掘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