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博芙·彼得罗夫娜·奥尔洛娃(1902-1975)是
苏联女演员,苏联人民艺术家。她在聂米罗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和
莫斯科苏维埃剧院工作过,出演了许多音乐喜剧片,如《快乐的人们》《
大马戏团》和《
伏尔加-伏尔加》等,并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她曾两次获得苏联国家奖(1941年和1950年),并于1950年被授予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她的生日是1902年1月29日,去世于1975年1月26日。
第一代苏联人,先在
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1919—1922),出身于音乐爱好者之家,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专修
声乐和
钢琴,又就读于莫斯科戏剧学校舞蹈系(1922—1935)。1926—1933年任涅米罗维奇-丹钦柯音乐剧院任合唱、独唱演员,并在一系列
歌剧中担任主角。1955年起任
莫斯科苏维埃剧院演员。1934年从影,在默片《阿廖娜的爱情》中扮演埃林·格特任德和在《彼得堡之夜》中扮演格鲁申卡,从而引起评论界注意。她是苏联音乐喜剧的创立人之一。她的喜剧才华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快就成为
苏联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一名著名电影演员。她塑造的银幕形象有
爵士乐片:《无忧天使》(1934)中的阿纽塔,《大马戏团》(1936)中饰演一个
美国当代演员。所扮角色要忍受外国老板凌辱和威胁的,要求有歌、有舞、有杂技技巧、有复杂的心理刻画,还要有喜剧幽默,而她的表演十分到位。该片的成功使她步入苏联最优秀电影工作者行列;《伏尔加,伏尔加》(1938)中的邮递员杜尼娅·彼得罗娃,该片被誉为“苏联喜剧电影的顶峰、(后两部影片使她在41年获得斯大林奖金),《光明之路》(1940)中的达尼娅。在影片《工程师科钦的错误》(1939)中,奥尔洛娃以精湛的演技将人物心理揭示得十分深刻。她后来在喜剧片《春天》(1947)中,成功地扮演了两个角色——学者尼基京娜及其孪生姊妹沙特洛娃。奥尔洛娃扮演的其他角色还有:《家事》(1941)中的帕乌拉·梅诺基;《易北河会师》(1949,1950年获国家奖金)中的
美国间谍让涅·惹乌特,《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950)中的歌手普拉东诺娃,《音乐家
米哈伊尔·格林卡》(1952)中的格林卡的妹妹,《俄国的纪念品》(1960)中的瓦尔瓦拉·科玛罗娃等等。她参演的最后两部影片是《杜纳耶夫斯基的旋律》(1963)和《在那遥远的仲夏》(1975)。1979年,国家在她的
莫斯科故居为她立了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