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次亮(1896-1967),原名纪堂,字次亮,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城关镇仓园街人,著名历算学家。祖父、叔祖父、父亲都以教私塾为业,被誉为“父子三秀才”。
曾次亮民国12年(1932年)毕业于北平高等师范学堂(今
北京师范大学),在校时因受“
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想深入民间,改革教育,毕业后即回县任教育局长。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斥,一年未满,拂袖而去。
民国13年在省立第三师范(
信阳市)任教,因军阀混战无法上课,又到开封私立北仓女中任教。大革命时期,他倾向革命,赞成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在校内宣传民主思想,支持学生的革命活动,资助学生南下参加革命,他在民国16年加入
中国国民党,民国19年因拒绝国民党部的党员重新登记,被开除党籍,
河南省党部通令各机关、学校对曾次亮不得任用。
民国20年曾次亮经北京师大母校协助谋职,先后在吉林永吉私立文中学(
金日成当时就读于该校)、河南省焦作私立福中中学、南阳省立第五中学、信阳省立女子师范等校教书。后因在焦作福中反对校长压制学生抗日运动、在
信阳市女师反对特务教员诱惑学生加入反动组织,终被解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开封女中南迁,半年后转至流亡豫西的省立淮阳师范,扶老携幼随学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民国35年经好友
张邃青介绍,回汴任
河南省通志编委、编审。民国37年夏,携眷离蒋管区,沿途历尽艰险,于秋天到达豫西
解放区,受邓小平接见,《
新华日报》11月16日报道了“河南老教育家曾次亮抵豫西”的消息。后在
中南区教科书编辑委员会及华北中、小学校教科书编辑委员会编写中学地理教材。1950年在政务院出版总署任职,继任文化部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编审,负责审定《
元史》中天文、律历部分。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次亮一生注重自修,不喜交际,总是辛勤工作,学术研究以中国历史为主,旁及文字学、音韵学、词学、
红学及围棋。民国25年自费刊印过《汉语拼音新方案》(也是采用拉丁字母,较国语罗马字简便,比当时的新文字细致)、《曾氏速记术》、《
十三月新历法》,称为“三小发明”。另编有《词选》书稿。由于考史需要,他从三十年代起就从事古天文历法之研究,首创治历捷算法,著有《史时另尺》。后半生特别是解放之后,不断完善此法,成了他的专门研究课题。其主要著作有:《四千年气朔交时连算法》、《殷周秦汉历谱》、《历代历法的数据及计算公式》和《七政法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