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育瑾(1914-1981),字景瑜,出生于山东省胶南县大台村,是一位古琴演奏家和古琴理论家。他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曾任山东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副主任,并教授古琴课程。张育瑾还是济南古琴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担任会长职务。他的贡献在于整理并传播了诸城琴派的琴谱,特别是《桐荫山馆琴谱》和《琴谱正律》,并对古琴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曾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分会常务理事。张育瑾因患癌症于1981年1月19日在青岛逝世。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张育瑾生于1914年,是山东省胶南县大台村人。他长期投身于艺术教育事业,曾任职于多个教育机构,包括山东大学、山东艺专以及青岛海洋学院等。张育瑾不仅是古琴演奏家,还是古琴理论家,他的研究成果丰富,包括《琴曲〈广陵散〉之研究》《古琴入门》等著作。
职业生涯
张育瑾的职业生涯涵盖了多个领域,他曾在山东大学、山东艺专、济南古琴研究会等多个机构担任重要职务。在琴曲的理论研究上,张育瑾的贡献使诸城琴派得以传承,并在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他曾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分会常务理事。
理论研究
张育瑾主要在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学院从事教务工作。他的研究成果包括《山东诸城古琴》《琴曲〈关山月〉的调查研究》等文章,以及《琴曲〈广陵散〉之研究》《古琴入门》《三分损益在管律上的矛盾》等论著。
文献贡献
张育瑾与妻子共同整理了诸城古琴最早的琴谱——《桐荫山馆琴谱》,并在1960年由北京古琴研究会印刷出版。此外,他还整理了濒临灭绝的琴谱理论书《琴谱正津》,并于1962年油印传世。他的这些努力确保了这些珍贵资料的传世。
社会影响
张育瑾对中国古琴艺术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他的演奏、教学、理论研究均有所建树。他的逝世被视为山东省乐坛的一大损失。他的作品和事迹激励了许多后来者,推动了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逝世与纪念
张育瑾因患癌症,于1981年1月19日在青岛逝世。他的逝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哀悼。青岛海洋学院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