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相(glass
相位),也称过冷液相(supercooling
羧基液体丁腈橡胶 phase),是陶瓷显微结构中由非晶态固体构成的部分。它存在于晶粒之间的缝隙中,起到胶黏剂的作用。在陶瓷坯体的高温烧结过程中,一部分组分会形成熔体,随后冷却并固化成为非晶态固体,即玻璃相。
玻璃相一般是指由高温熔体凝固下来的、结构与液体相似的非晶态固体。 陶瓷材料在烧结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
物理化学变化,生成了熔融液相。如果熔融态时粘度很大,即
流体层间的内
摩擦力很大,冷却时原子迁移比较困难,
晶体的形成很难进行,而形成过冷液相,随着温度继续下降,过冷淮相粘度进一步增大,冷却到一事实上温度时,熔体固体,“冻结”成为玻璃,此时的温度称为玻璃转变温度Tg,低于此温度表现出明显的脆性。加热时,玻璃熔体粘度降低,在某个粘度时,玻璃显著软化,这时所对应的温度为软化温度Tf。玻璃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都具有一个温度区间,不是某一确定的数值,这与晶体的转变不同。
玻璃相在陶瓷体内的分布可能是间断的,也可能是连续的。陶瓷配料中的微量添加物或杂质会影响玻璃相的形成。这些添加物的作用多样,既可以促进玻璃相在较低温度下的形成,也有助于降低烧成温度和提高制品密度;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导致高温熔体的形成,进而影响晶粒的成长或第二晶相的形成。研究添加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如何控制玻璃相的数量和分布对于陶瓷制造工艺至关重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陶瓷体内可能存在不同组成的玻璃相,即玻璃分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