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柴思事件》为
约瑟芬·铁伊的第四部推理小说作品(按照出版顺序),也被认为是足以在推理小说史上独树一格的一部作品。推理在这部小说中并不占最重要的成分,作者浓墨着笔于一起扑朔迷离的报案引发的舆论事件,生动而深刻写出了何谓“人言可畏”。她一生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部部皆是精品佳作。其作品立意奇特,充满人性的温暖,既有奇妙的悬念,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推理小说史上占据着一个极为特殊的位置。
作者简介
约瑟芬·铁伊1897年生于
苏格兰因弗内斯,就读当地的皇家学院。之后,在
伯明翰的安斯地物理训练学院接受三年训练,然后展开物理训练讲师的生涯。后来,她辞去教职照顾她住在洛克耐斯的父亲,并开始写作。
约瑟芬·铁伊这位英籍女推理作家,是1930年代以降,推理史最辉煌的第二黄金期三大女杰之一,也是其中最特立独行的一位。和她齐名的艾嘉莎·克丽丝蒂、桃乐赛·尔丝都是大产量、行销惊人的作家,铁伊却穷尽一生之力只写了八部推理小说,八部水准齐一的好
小说她是推理史上极少数一生没有任何失败作品的大师。
铁伊从不掩饰她对大量复制、套公式写作方式的厌恶,她也从不讨好读者,只服自身理性的召唤,她的小说稀有、严谨、细腻且构图雄大,这使她在欧美推理史上占领着一个最特别的位置:她是内行老推理迷的私密选择,知道铁伊,读过铁伊,喜欢铁伊,成为内行推理迷的识别证--人人都读过克丽丝蒂或榭尔丝,但老推理迷问的是,“你读过
约瑟芬·铁伊哪一部小说吗?”
这里的介绍稍微夸张了一点,似乎很少有评论家会把克里斯蒂、塞耶斯和铁伊并称三大女杰。其实就写作时间来看,除了第一本《TheManintheQueue》写于1929年,第二本《AShillingforCandles》写于1936年,其他都是战后的作品(1945年以后)。因此像海格拉夫把她的作品称为战后的
正典,也算是相当高的评价了。《时间的女儿》算是一部异书,在MWA(美国侦探作家协会)百大评选中名列第4,而前3名分别是《福尔摩斯全集》、《马尔他黑鹰》和坡的《神秘与幻想故事集》;在CWA(英国犯罪作家协会)百大评选中更是名列榜首,实在是令人惊讶。——ellry
内容情节
《法兰柴思事件》是约瑟芬·泰的一部
悬疑小说,讲述了一名母女被指控绑架一名到他们所在地区游览的年轻女子的调查。罗伯特·布莱尔是一名居住在米尔福德乡村的律师,他被要求为被指控绑架和殴打一名名叫贝蒂·凯恩的十五岁战争孤儿的玛丽安·夏普和她的母亲辩护。小说开篇,夏普母女即将接受当地警方的采访。玛丽安给布莱尔打了电话,布莱尔同意在询问期间前往他们位于镇边的孤立住所“法兰柴”进行讯问。
书籍之序
罗勃·巴纳德
从未读过约瑟芬.
约瑟芬·铁伊的侦探小说读者有福了。铁伊身处于
英国犯罪写作的黄金时期(约莫在一九二0~一九五0年间),她在众侦探小说大师之间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约瑟芬.铁伊(一八九六或九七~一九五二年)是一名仅以作品知名的作家。几乎没人了解她的私生活,虽然她在戏剧方面的成就也相当不凡,但似乎没人在意。她身后四十多年作品的销售稳定端赖小说本身,显然这些书有着持久不衰的吸引力。我大胆假设她的读者对她的态度应与对其它古典犯罪小说作家不同:他们对她有爱。他们对待他们最爱看的
约瑟芬·铁伊小说,就像他们对待他们小时候最爱看的书一样,例如《柳树之风》《小妇人》什幺的:无条件的热爱。
小说家与读者之间这坚强的连结乃基于信任--信任某人是一流的说故事家,而且不会将内容公式化。铁伊,在她最好的几本书里,试图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说各种不同的故事。这使她不同于一般量产神秘故事的供应者,虽然那些作品也相当精彩。事实上,在她较为直截了当的侦探故事里,约瑟芬.铁伊常常显露她对传统“谁是凶手”那一套公式的不耐烦。例如在AShillingforCandles一书中,三分之二的阴谋在探员得到讯息时都未揭露给读者,或只在破案前才透露。换句话说,她对那种游戏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宁愿尝试别的,更多样性的方式。
她的其中三本小说正是以这样的方式写成,不论是犯罪小说体还是“正常”小说体她都挥洒自如。故事的中心仍是犯罪,但是和公式化的“图书馆里的一具尸体”相去甚远。很多侦探小说都改编自真人真事,但绝少像BratFaurar这样的撼动人心,而就单纯的解谜习题而言,我们的恻隐之心也不曾这样有技巧地、令人惊讶地被操纵者。《
时间的女儿》几乎是空前绝后的成功(一个历史上的谜经过现代人的调查而重新鲜活了起来),它使人们对英史中理查三世那段公认的肮脏污秽的时期,以及塔中王子的谋杀案重新发生兴趣。TheFranchiseAffair一书也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发生于十八世纪的一件案子,某女佣控告她的主绑架及虐待),但在她的笔下却成为描写中产阶级困境的寓言。
处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的末期,
约瑟芬·铁伊难免和她当代的人一样有些不怎幺好的态度:
反犹太主义,轻视劳工阶级,对任何狂热都感到深深的不安(例如
苏格兰民族主义,那种事对她来说有任性的意味)。如果艾嘉莎.克丽丝蒂三幕悲剧一书中的“安东尼.阿斯特”实际上是用来打击铁伊的话,那幺当克丽丝蒂用“她精神上的家有如伯恩茅斯的寄宿舍”来暗讽她的书正经、传统到沉闷的地步,还算是相当持平的。
不过那样一来却金是讲究细微末节而忽略了重点:约瑟芬.铁伊精彩的说故事技巧;她书中多样的、可爱的角色性格;最重要的是,她操纵了读者的同情心。这样的例子在她的作品中俯拾皆是,不论那是一本“谁是凶手”还是架构较新式的小说。如果纳加欧.马许或克丽丝蒂死得和铁伊一样早,我们或许还是能猜到他们会继续写什幺样的小说。如果伊活得更久,我们猜她也许会多写些“谁是凶手”这样的小说吧,但除这点而外她到底真正会写些什幺我们还是猜不到。那也是她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罗勃·巴纳德,写过三十多本侦探小说,包括最近的屋主。他曾七次提名爱伦坡奖,并得过安东尼、艾嘉莎、麦凯维提、尼洛·渥夫奖,现住在
英国的
利兹。
阅读铁伊
关于方法
怎么读铁伊,对读小说的人而言,有个最简单的方法--你怎么读张爱玲,你大概就可怎么读铁伊。
这个方法是台湾当代名小说家、被誉为张派嫡传的
朱天文所建议的。这说明了铁伊的小说,不只是情节的曲折和破案结局的震撼而已,就像读张爱玲,你不会只关心故事和书中人物的结局一样。
读张爱玲,你会一字一字读,一句一句读,欣赏每个人物,每一句对白,窥探其中的微妙心思和恶意,享受精准而有凝视焦点的景物描摹,并难以言喻的感受到万事万物、以及挣扎其中的人们,细腻层次丰盈且无可抗拒的流逝和变化--这里,小说不再是个“结果如何”的谜题而已,小说是个整体,不是工具,不可分割。
约瑟芬·铁伊的推理小说,不像英式古典的架空书写方式,她是那种打开书斋,正面进入社会现实的书写者,这让她如
威廉·福克纳所说的,她笔下的生死、失败的挫伤,感情和背叛,都是有来历有重量的,而且有着启示。我们也建议读铁伊小说的人注意书中的格兰特探长,在强调奇才异能的推理名探世界中,他不是那种“末端放大”的假人,却是推理小说史上最饱满的人物,沉静、聪明、宽容,像个忠诚的老朋友那样,风雨故人来。
关于顺序
对于铁伊这样一位奇特独行的推理小说大师,我们建议一个相衬的阅读顺序--从最难的先来。
那就是《
时间的女儿》。推理史上第一奇书,现代的格兰特探长侦破四百年前理查三世的血腥谋杀案,这里,
约瑟芬·铁伊所书写的人性恶意和愚昧,不存在于凶手,亦不存于被害人,而是贯穿四百年下来,包括
托马斯·摩尔和
莎士比亚在内,一代代人们的传承和常态。
出版
该小说于1948年由
英国的彼得·戴维斯有限公司出版,在1949年由
美国的麦克米兰公司出版。
评价
最近的研究将《法兰柴思事件》视为对恶毒的
厌女症的研究。作家
萨拉·沃特斯对其过时的、基于阶级的价值观感到愤慨,并将其与基于18世纪的神秘坎宁案的叙述进行对比,泰的故事中对战争孤儿贝蒂·凯恩行为实验的完全缺乏同情理解与战后中上层阶级的崩溃形成鲜明对比。在C·贝尔的女权主义阅读中,故事展示了当时对权威男性偏见的明显不公平的辩护,在法庭审判中对一个少女性行为的最终羞辱更多地与特权和过时的态度有关,而不是任何正义概念。
尽管该书在
英国类型小说读者中保持了声誉,并经常被改编成其他媒体,但其社会态度遭到了更现代评论者的严厉批评。在1990年被英国犯罪作家协会列为“有史以来最佳100部犯罪小说”之一,以及在1995年被美国神秘作家协会列为“有史以来最佳100部
悬疑小说”之一,但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