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税》是由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税务局和上海市财政学会主办的经济类综合性学术期刊。
上海作为我国嘴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在人均GDP近5000美元迈向7500美元的新一轮发展中,“新教兴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更须实施“
科学教育兴市”总战略,增加科技资金投入总量,改善科技资金使用效益。
国际上一般认为,研究与开发经费占FDP的比重在1%或以下时,时缺乏创新能力的;达到1~2%时,可以有所作为;达到2%以上时,就具备了较强的创新能力。
上海市2002年的GDP达到5408.8亿元,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重为1.89%。这一方面说明,还要继续加大对科技资金的投入。问题在于加大投入的钱从何来?
从
经济学的角度看,解决问题的路径有两条:一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政府调控,适时解决市场难以较快发挥作用的问题。在政府转向公共政府、财政转向公共财政的过程中,政府应量力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市场机制发挥,激活市场主体——企业来承担大部分科技投入。
目前,上海企业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究其原因,市场意识薄弱,依赖政府指挥是重要原因之一。千不久,市科委主持召开了一系列落实“
科学教育兴市”总战略的座谈会,不少与会者都将话题围绕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上。当然,政策扶持导向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争取财税政策支持是必须的,但过分强调支持而忽视企业的自身因素,固守对政府的依赖情节势必导致企业科技进步投入不足。
在科技投入上,政府也应有所作为。”这正是“科教兴市”政策的聚焦点。就财税政策而言,一是要在制度安排上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创业环境,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企业积极大胆地加入科技投入。二是调整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之间地分配比例,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地进程。有资料显示,
上海市在科学研究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地资源、资金配置比为8:1,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为1:2。三是突出重点,高效运作政府风险投资基金,向关键项目投入启动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资的主体,辅之以必要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倾斜,相信上海的科技发展,包括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一定能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