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礼佛图》是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
浮雕。它创作于
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后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
纽约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
堪萨斯城的
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宾阳洞位于龙门西山北部,是
元恪为父母
拓跋宏和文昭皇太后祈求冥福而修建的,原计划开凿三座石窟,但耗时23年,动工802,366人次仅完成了
宾阳中洞。它是龙门石窟中继
古阳洞后开凿的第二大窟。宾阳中洞的前壁均是浅浮雕题材,遍雕佛经故事和皇室礼佛行列,用以宣扬佛法,赞颂佛家的累世善行和炫耀帝后的威仪。壁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中间被窟门分隔成南北两段,层与层间雕以横栏为界。自上而下,《帝后礼佛图》位于第三层。
北段刻孝文帝头戴冕,身穿
衮服,在诸王、中官及手持伞盖、羽葆、长剑、香盒的近侍宫女和
御林军的前导、簇拥下,缓缓行进的场面。
南段构图与北段相似,刻
文昭甄皇后莲冠霞帔,一手拈香,后随两个戴莲冠的贵妇,在众宫女的前导、簇拥下迎风徐行,方向与北段相对。
图中人物密集重叠,顾盼照应,既浑然一体,又有丰富变化。不同于当时常用的以形体高低大小来区分人物等级的手法,尽管图中人物形象并无显著的大小之别,服饰也大致相同,但从人物的位置、相互关系,特别是风度威仪间的微妙差别,都显示出作为全图中心的帝后迥异常表的高贵与尊严,体现出创造者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
帝后礼佛图分皇帝和皇后两批人员,各占三个版面,呈两边对称排列。人物在大小上具有明显区分,皇帝和皇后以及随行达官贵人的身高要明显高于仆侍,但经艺术化处理,在整体上是协调的,这是当时尊卑理念的反映。
整幅
浮雕采取横向构图,人形处理因此显得颀长,并略带向前的倾斜感,既保留了盛典中的帝王生活气派,又带有飘然如仙的宗教意味和凝然静谧的心境。
与云岗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后礼佛图》已经开始摆脱古印度的犍陀罗风格,而加强了本土的艺术语言色彩。作品变得单薄平浅,高浮雕的圆润光影不复存在,线条成了艺术表现上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与人的空间、人体的曲折起伏都用线勾勒,特别是衣纹的处理,格外舒展流畅、疏密有致,颇有汉代画像砖以线求形的神韵,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与外来佛教艺术的很好融合。
《帝后礼佛图》是我国雕塑史上的珍品,可惜在三十年代被美国人普爱伦勾结北平琉璃厂的古董奸商岳彬盗凿而去。从原壁被凿的痕迹和残存的浮雕斑痕,以及后来在奸商家中查出的几箱浮雕碎块来看,恐怕原作已被凿毁,现藏于美国的只是复制品。这无疑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大悲剧。
龙门石窟在宾阳洞中被挖去的“帝”和“后”两组礼佛图,是整个雕像群的中心和最精彩的部分。此外,从图中人物的衣冠发式和伞盖、羽葆等仪仗制度看,
拓跋宏推行
汉化的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此,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所以,无论从艺术史、
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还是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去估量,帝后礼佛图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