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绒毛
质膜表面特化最常见的结构
微绒毛(microvillus)是质膜表面特化最常见的结构,几乎所有的上皮细胞都有微绒毛,其中以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最为典型,在光镜下看到的小肠纹缘,在电镜下为众多排列整齐的指状突起。微绒毛长0.6~0.8微米,长度因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不同而不同,直径0.1微米,外有质膜包围,内部细胞质中存在微丝,表面盖有糖蛋白形成的纤丝,其中柱为细胞质突起,外周围以细胞。在纵切面上,可见其中心含有一束纵向平行的细丝,直达微绒毛顶端向下可延伸至上皮细胞顶部,并伸入与细胞表面平行的细丝构成的无定形结构——终网(terminal web TW)中;在横切面上也可见质膜包围的细丝根部埋藏在终网中,这些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顶部的牢固性,使细胞表面与细胞质成为一个整体。微绒毛广泛地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多分布在小肠、肾近端小管、脉络丛等具有吸收功能的上皮细胞和绒毛膜合体细胞滋养层。微绒毛的功能在于扩大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吸收与分泌,微绒毛的长度与数量,都与细胞的代谢强度相关。
形态特征
此外海胆卵细胞受精时,细胞表面有许多绒毛伸长特别是在小肠和肾小管曲细尿管的上皮细胞表面,密集而规则地排列着直径和长度一定的微绒毛,形成所谓刷缘状的构造。在高倍镜下可见细胞游离面显纵纹状的纹状缘或刷状缘。小肠1个细胞大约具有三千根微绒毛,可以看作是由它增加了细胞游离面而使吸收和接受刺激的能力提高的装置。
位于上皮细胞游离面,电镜观察由细胞膜和细胞质形成的指状突起,中轴含有纵行微丝,微丝一端附着于微绒毛尖端,另一端伸到细胞顶部,附着与此部胞质中的终末网。功能是通过增大细胞表面,扩大吸收面积,参与细胞的吸收功能。
镜下观测
微绒毛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在电镜等显微镜下才可见。
细胞结构与细胞外基质
昆虫内部构造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镜下观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