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岭村位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市
武鸣区双桥镇南部,北距县城14公里,南离首府南宁17公里,南武城市大道及都南高速路贯穿全村南北。
伊岭村位于双桥镇南部,北距县城14公里,南离首府南宁17公里,南武城市大道贯穿而过。著名的
伊岭岩、仙山院、九洞山、甲泉风景区、明利山庄就在村境内。全村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0亩,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93人。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委、村民委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努力抓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全村种植
龙眼、芒果等达1374亩,现代观光农业园700亩,形成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水相连的现代化格局。两年来引进了“花花世界”项目、绿都花卉基地等项目投资种植花卉、苗木。伊岭饮食一条街、小康住宅新区正加紧建设,全村运输业发展迅速,在新农村建设中,
武鸣区因势利导,推动伊岭村结合自身优势,以“协会+支部”的模式,打造和提升汽车运输服务业。目前,该村有运输车辆、建筑机械等600多辆(台),成为武鸣县名副其实的第一“汽车村”。伊岭村委员会主任潘国宁介绍说,伊岭村有1520户村民,平均每3户就有一辆车,运输业让伊岭村村民变得富裕起来。2009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村里建有新办公大楼、学校教学大楼,五个灯光球场,组建九十多人的业余文艺队、山歌队,重大节日为群众演出精彩节目。随着引进项目工作的不断加大和种植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强,伊岭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伊岭村,属该区富裕村之一。然而由于当地是“六分旱地,二分山地,二分田地”的地形,在农耕自给自足的年代,也属相当恶劣的自然环境,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当地一直处于贫困状态,以至于“光棍成群”。自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壮乡后,伊岭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区内外的姑娘纷纷嫁到伊岭村。这些“外来”媳妇和当地人一起,用辛勤的汗水把伊岭村建设得格外的美丽。
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南武
二级公路”从伊岭境内经过后,该村成为该县通往首府
南宁市的“南大门”,大大推动了该村的发展进度。2012年,南武二级公路扩建改造成市政大道竣工并顺利通行。途径伊岭村的都南高速路在村境内开通了高速出入口,起名“伊岭岩高速出入口”。
1992年起,伊岭人终于意识到: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他们摆脱了“
极端左翼”的“牢笼”。然而,要致富过上小康生活,就必需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种养;就必需多“条腿”走路…… 伊岭人思想开窍后,有的村民承包荒山,种果、种
木薯;有的利用山区资源,经营石材生意;有数百个男女青年,到
广东省等外省打工。上个世纪90年代初,
南宁市建筑业兴起,建设需要大量的石头,许多经营石材的经纪人就来自伊岭。伊岭人终于“露脸”了,只几年时间,该村村民有私人汽车、手扶拖拉机数百辆。有的农户,兄弟几个各有价值几十万元的汽车不足为奇。为了大力发展运输业,他们成立了“广西南宁武鸣伊岭汽车队”,提出了响亮的口号“逢路必见伊岭车”。从此,“伊岭车队”的汽车
奔驰在全国各地的公路上。2004年以来,伊岭人把目光放得更远,将土地以发包的形式对外出租,如有名的“
南宁市花花大世界”等,多个农业观光开发项目就落户在伊岭村境内,伊岭村为南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如:著名的花花大世界、
伊岭岩、仙山院、九洞山、甲泉风景区、明利山庄、千艺大观(那)博物馆(在建中)、
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伊岭校区(在建中)就在村境内。全村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800亩,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793人。伊岭村党委下辖三乐支部、雅亭支部、伏虎支部等三个支部,党员104人,其中女党员19人,大专以上学历4人。
该村虽是个
壮族山村,以前尽管交通很不方便,但该村人头脑聪明这已广为流传。据《广西名胜名人录》一书记载获悉,武鸣伊岭村在旧科举时代的数百年内,该村村人考中进士等,有功名者就达近百位。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出了数个博士、留学生,考上国内大学的人数在该县历来也独占头。自古以来,伊岭人不但崇尚文化,经商的头脑从也不比其他地方的人差。
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壮乡风景在
武鸣区,武鸣风景在伊岭”之说,可见
伊岭岩的特色了。当地充分挖掘自己旅游资源的价值,现知名景点有:
神奇灵秀出乌龙 普降甘霖传美名
乌龙洞里隐乌龙,策马城西访古踪。路转峰回山叠叠,洞幽岩仄壑重重 云浮玉殿灵光薄,雪积水泉雾气浓。雨曾沾珠滴露,甘霖大沛慰三农。这是
清代平鲁王知县对乌龙洞景区的称誉。塞上清山,龙洞滴珠,孕育了神奇的
乌龙山。乌龙洞座落在刘家窑村南2公里,黑家辛庄村北的乌龙山间。乌龙山总面积9平方公里,海拔1830米,东西双峰耸立,中峰低矮形如龙头,整座山势宛如独首双身一般。洞深45米,面积24000平方米,有8大景区,100多个景点,石笋、石柱、石幔、石花都有,游程1公里多。
落花流水春去也,明年春色倍还人。桥旁虎堡村古屋林立,瓦黑乌黑之色仿佛历经了历史的沧桑。弯弯曲曲的小巷不知通向哪里。古老的广义桥静静地守候在那里,看着伊岭村近几十年的巨变。
壮文化“壮”吗?不壮,略显单薄了些。不过,
壮族味道却是十足。穿着壮族服饰的小伙子们吹起
唢呐、姑娘们唱起山歌,让人想起“
刘三姐”和“阿牛”;园内陈列着古时壮民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农具;以及免费品尝壮族的
罗汉果茶和红薯粽、芭蕉糕等小吃,还有一元一杯的
米酒。当然,壮文化可不是这么肤浅,要想真正有所了解,还需自己来走走看看。
2006年,在“伊岭球王”(前排右一8号)和“伊岭球霸”(后排左四11号)蓝的带领下,不辜负父老乡亲们的期望冲破重重难关两次夺得
广西壮族自治区万村杯篮球比赛
武鸣区赛区的亚军,夺得了伊岭篮球历史的最高荣誉,发扬了伊岭村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成就了一代佳话。中国
改革开放后,伊岭村脱掉了穷村的旧“帽子”,2009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成为该县富裕村之一。在伊岭村到处可看到:村民新建的住宅楼林立,村民生活文明、祥和、安康。伊岭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该县原县委书记苏绍荣同志感受最深。他曾感慨地告诉记者:“楼上楼下,家有电话;寻亲访友,坐着车走。”这是中国几代农民苦苦追求的美好愿望,如今伊岭村许多人实现这愿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