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怡
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
曹怡(1929年7月22日-2020年4月9日),女,出生于上海市,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有机光化学家。2020年曹怡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1岁。曹怡从事化学研究工作40余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她为中国光化学的开创与组织作出了贡献。在有机光化学学科领域做了不少系统的、创新性工作,先后培养了12名研究生,其中4名获博士学位,8名获硕士学位。
人物经历
1947-1951年在金陵女子大学化学系毕业。
1951-195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计划局科员。
1954-1956年为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56-1975年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58-1960年为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留学生。
1975年至今为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副研究员(1978-1985年)、研究员(1985-)、副所长、常务副所长(1978-1986 年)、所长(1986-1993年)。
1983年6-8月担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访问教授。
曹怡,1929年7月22日出生于上海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曹曾祥,高级工程师,归国华侨。1951年曹怡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化学系,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先后师从著名化学家王葆仁林一蒋明谦。1958~1960年留学苏联,师从苏联通讯院士弗立德林娜(Р.Х.Фреиg黎族иа)教授。在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理论有机和元素有机等多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留学苏联仅两年期间,在苏联学报上发表论文9篇,专利1篇,并完成了副博士论文,受到导师的赞扬。
6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感光化学的研究。根据所领导决定,催化胶体研究室与有机化学研究室合并,投入特种胶片的研制。于是,曹怡从理论有机的研究转向感光胶片的剖析与合成。
1975年感光化学研究所成立,进入领导班子的曹怡深感责任曹怡在担任所长的同时,仍坚持科学研究工作。她注意把握研究方向,活跃在光化学的前沿领域。开始时,利用光化学反应开展新合成方法的研究;80年代初她较早地就注意到电子转移光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光致电子转移反应的机理研究,逐渐发展到从事高技术应用背景的研究;不仅在模拟光合作用方面提出先进的模型体系,而且在高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开拓性进展。
主要贡献
在光致电子转移反应中怎样发生三重态反应,特别是在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中又是怎样发生单重态氧的反应,在国际上一直存在着争论,属研究热点之一。曹怡及其合作者通过实验研究证明了光致电子转移反应中的三重态反应,包括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中的单重态氧反应和电子转移光异构化反应中的三重态反应都是首先经过电子转移,而后发生三重态反应的。
利用盐效应以四正丁基氟硼酸铵盐为探针,为研究电子转移反应机理建立了一个十分方便而又有说服力的方法。荧光灭及激光闪光光解实验证明四正丁基四硼酸盐能促进激基配位化合物解离而生成离子自由基对。从而证实凡是加盐促进反应的,反应经由电荷分离过程;反之,反应经由电荷复合过程。利用盐效应进一步证明了电子转移光氧化反应中单重态氧是经过电荷分离过程而生成的。通过化学诱导动态核极化(CIDNP)和激光闪光光解等现代光谱技术,直接测得了反应中间体离子自由基对和离子自由基的特征峰,曹怡为电子转移反应机理提供了最直观的有力证据。
人们一般采用三重态敏化剂或直接光照使降冰片二烯发生价键异构化来进行太阳能的储存,由于降冰片二烯只能吸收紫外光,反应效率很低。曹怡和她的合作者的贡献在于: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采用吸收可见光染料吖啶黄吖啶橙、、菲或咔唑)为敏化剂,通过电子转移反应使之发生异构化反应获得了成功。
曹怡以电子给体咔唑、菲和蒽为敏化剂,电子受体降冰片二烯为底物,利用不同长度的共价键连接形成了敏化剂和降冰片二烯的二元化合物在光激发下,实现了降冰片二烯的分子内电子转移光异构化反应,生成了储能化合物四环烷。这样,既延长了体系的吸光波长,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又促进了电子转移,不因增加分子量而降低储能效果,为太阳能储存开辟了新方向。在敏化剂和降冰片二烯的二元分子中,二者的距离、构象对异构化反应都有影响。诸多因素决定了降冰片二烯的分子内电子转换光异构化反应较分子间的反应具有更高的效率。同时,分子内光异构化反应所提供的数据也成为该类反应系电子转移反应机制的另一佐证。
曹怡制备了几种既含降冰片二烯,又含敏化剂为侧基的高聚物,在溶液中及薄膜状态下研究了它们的敏化光异构化反应,其中以敏化剂——降冰片二烯的二元分子为侧基的高聚物的光异构化的效率最高。同时,利用钴卟啉三氟乙酸作催化剂,在室温下实现了它们的反向异构化反应。从而在高分子体系中完成了光化学储能和催化释能的全过程,为这一储能体系得以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研究中,一般均采用给电子敏化剂,并且在体系中还需加入胺类作为电子牺牲体。曹怡和她的合作者则采用贫电子光敏剂,在分解水制氢的同时,使电子给体生成有用化合物而避免白白浪费,为可见光敏化还原甲基紫精分解水制氢开发了新的体系。
荣誉奖项
曹怡从理论有机研究转向感光胶片的剖析与合成,她是有机方面的负责人之一,配合感光胶片研制,出色地完成了国家高速航空片99任务和卫星用胶片160任务,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曹怡先是从事光化学合成新反应研究,在光化学反应机制探索中于国内率先开展了光致电子转移反应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并逐渐聚焦到光化学反应的工业应用;不仅在模拟光合作用方面提出先进的模型体系,而且在高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开拓性进展,使所从事的研究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分别于1988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贡献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