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兰都会区(英语:Auckland metropolitan
面积;
毛利语:Tāmaki Makau Rau 或 Ākarana;老华侨译作屋仑)位于南太平洋南纬37度。是
新西兰在
北岛最大的城市,人口约140万,被称为“帆之都”,同时也是新西兰工业和商业中心。
新西兰的首都早先设在
奥克兰,但于1865年迁至北岛南端的
惠灵顿。现今的奥克兰仍然为新西兰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南太平洋的枢纽,旅客出入境的主要地点。在2006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奥克兰高居全球第五位。
奥克兰这个地区早在1350年就有毛利人从南太平洋岛群移民过来。因为这火山的土地非常肥沃,竞争对手很多,他们就必须要建造“帕”(Pa)就是防卫性的山塞村在火山峰顶。那些遗留在火山上的
土木工程遗迹至今仍清晰可见,比如
伊甸山(Mount Eden)以及一树山(One Tree Hill)上的那些。在那段
欧洲人的移民时期,由于战争和后来的大批欧洲移民,
奥克兰中部区域的毛利人急速减少。纳提瓦图瓦(Ngati Whatua)和太奴伊(Tainui)曾经是世代生活在那片区域的两个主要部落。毛利人把这个地方取名叫(Tamaki Makarau)就是“一千个情人的
地峡”代表说很多人想在这里住。
虽然在1769年的时候,
英国船长
詹姆斯·库克有经过这个地区他却没有进入到
怀特玛塔港(Waitemata Harbour)和
豪拉基湾(Hauraki Gulf)里面去直到1820年时,山缪·马斯丹才发现今日所谓的奥克兰市中心。
到1840年2月6日的时候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上尉被
女王陛下政府派到
新西兰跟当地的毛利原住民签怀唐伊条约后,这块地就用六
英镑被买下来,霍布森他就选择奥克兰做为这新殖民地的首都。一年间,两千个
英国移民就来砍伐开垦。英国政府就用50个床单、20件长裤、20个
短柄小斧、10件背心、10个便帽、10个
铁锅、四木桶的烟草、一箱子的烟斗、一个毛布、糖和面粉把
奥克兰3000英亩的地买下来。
奥克兰北、中、东至西区皆有来自
亚洲各地的华人及亚洲人居住,1990年时期很多台湾移民居住于中区,而东区以台湾和
香港特别行政区移民为多。2000年后渐渐有
中原地区移民迁入中区和东区。
奥克兰北岸(North Shore)区可算是奥克兰各方面环境最好的区域,主要以
欧洲移民、
新西兰白人和部分亚洲人为主,治安良好。
天空塔(Sky City)——
奥克兰的地标建筑 位于奥克兰市中心,旁边有Skycity赌场
教会湾(Mission Bay)离奥克兰市区驾车10-15分钟可达,是距离市中心最近的
海滩怀希基岛(Waiheke Island)-- 从奥克兰市中心Downtown码头坐船可达
奥克兰战争纪念博物馆(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