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逾陀(
印地语:Ayodhya,IAST:Ayodhyā)是印度北方邦法扎巴德县的一个城市,位于萨拉育河右岸,
新德里以东555公里。阿逾陀是阿逾陀区的
行政中心,也是阿逾陀分区的一部分。阿逾陀市由阿逾陀市政公司管理。
阿逾陀历史上被称为Saketa。早期佛教和
耆那教经典提到,佛教领袖 Gautama Buddha 和 Mahavira 曾访问并居住在阿逾陀。耆那教文献还称阿逾陀为五位神祇的出生地,分别是Rishabhanatha、Ajitanatha、Abhinandananatha、Sumatinath和Anantnath。阿逾陀与传说中的Bharata Chakravarti有关。
从古印度时期开始,阿逾陀和Saketa被认为是同一座城市。阿逾陀是
印度教神祇罗摩的出生地,被认为是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的诞生地。由于阿逾陀被认为是
罗摩的出生地,阿逾陀一直是印度教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据说,罗摩的出生地是一座寺庙,但在
莫卧儿帝国皇帝 Babur 或
奥朗则布的命令下,这座寺庙被摧毁,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清真寺。
1992年,关于罗摩出生地之争导致印度教群众摧毁了清真寺,试图在原址重建一座宏伟的罗摩寺庙。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一场关于罗摩出生地归属的诉讼在最高法院进行了五位法官的审理。法院裁定,根据税收记录,这片土地归政府所有,并下令将其移交给一个信托机构,用于建造一座
印度教寺庙。此外,法院还下令政府将另一块5英亩(2.0公顷)的土地移交给北方邦逊尼中央瓦克夫委员会,用于建造一座清真寺,以代替被摧毁的 Babri 清真寺。2020年8月,一座名为“Ram Mandir”的寺庙开始建设。
阿逾陀,或翻译成阿约提亚(Ayodhyā) 为印度古阿陀国都城,位于
北方邦法扎巴德县(Faizabad district)境内。阿约提亚城地处萨拉育河(Sarayu)右岸、
新德里以东555公里。阿约提亚的字面意译是不可夺取、不可战胜的意思。
历史 据史料记载,
印度的始祖与立法者马努(Manu)是此城的创始人。阿约提亚曾为拘舍罗(Koshala)王国首都,当时称为色给德(Saketa)。此城被
印度教视为圣城,因为他们认为此城曾是罗摩衍那中的英雄罗摩王国的都城。根据佛教史料记载,
无著就是在阿约提亚听
弥勒菩萨说法,并将此内容写下来,这就是著名的
弥勒五论:《
显扬圣教论》(Abhisamayālankārakārikā)、《大乘庄严经论》(Mahāyānasūtrālankārakārikā)、《辨中边论》(Madhyānta-vibhanga)、《分别瑜伽论》(Dharmadharmatāvibhanga)和《大乘无上要义论》(Mahāyānottaratantra-śāstra)或 《
宝性论》(Ratnagotravibhaga)。公元七世纪时,玄奘大师曾到此城参访,当时这里有二十座
佛教寺院,三千名僧人,然而其周边的居民多已信奉
印度教。在19世纪末,此城有96座印度教
庙宇、36座清真寺。也是在此圣城,诗人Tulsi Das写作了著名的
罗摩史诗。在1990年代,阿约提亚成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部落冲突的中心,1992年12月6日,印度教徒摧毁了建于1528年的 Babri Masjid (Babur) 清真寺。因为据说它正好建在了罗摩神出生的地方,这里曾有一座被穆斯林破坏了的
印度神庙。为了避免种族冲突的升级,印度政府收购了这块地盘。而后在此地进行的考古发掘证实了罗摩崇拜者的说法,
印度教们试图在此地重建新庙,准备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中。 2003年8月印度考古探测(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报告称,在有争议的建筑(清真寺)下面,确实有大型的建筑遗迹,一对印度天神的残缺
塑像在此出土,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印度教古典
象征荷花型的装饰物等。
其他
泰国城市Ayutthaya 及
印度尼西亚城市Yogyakarta的名字都来源于Ayodh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