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描绘了覆雪的竹叶,轻染薄雪的棘枝,以及悄立枝头栖息的
伯劳。图中山坡以粗笔勾出,写一丛衰草,更添雪意。双勾写竹、
树干,敷色渲染。雀鸟以
没骨及勾勒相结合绘出,写实生动。对于积雪的表现,直接将白粉厚涂在枝干与竹叶上,表现出积雪压枝的凝重感,清空灵逸。
此图绘写寒气凛冽的深冬,天空中飘扬着霏霏絮雪,山野
坡地上一枝落尽残叶的棘树在寒风中挺立。一丛修篁傍树而生,积雪的竹叶依然清翠晶亮。在这冷寂的雪天里,一只孤单的伯劳鸟,似乎倦于飞翔,在这里暂且栖息,它安详地停立在枝头上。凝视着微茫的雪色。
《雪树寒禽图》是
李迪在
南宋孝宗、
赵扩时期,画院任职时的作品,此时的南宋绘画仍以传承
北宋风格为主要特色,此幅作品正是这个时期绘画形式的代表。根据题款可知,该图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是所见李迪具年款最早的一幅,但也是晚年之作。
《雪树寒禽图》被画家画得很有意境。在一片冰天雪地里,寒风萧萧,绘一棵枯树,木叶尽脱,枝干槎如铁,挺立于漫天洒落的风雪之中,枝干、杈丫上到处都有积雪,但其上仍旧栖息着一只山禽。树根旁穿插一丛竹枝,竹叶茂密,叶上亦布满白雪,由于被积雪所压,叶梢微垂,竹下又绘野草一棵,更富野趣。
此画面紧扣“雪”“寒”二字,表现一株枯树立于雪中,树叶已荡然无存,树权疏落有致地指向天空,旁边留白,以示积雪;浅淡的色调与以墨染暗的天空形成强烈的对比,使人观之第一眼便落在“寒禽”身上,那只栖息于枝干上的
益鸟,似乎是倦于飞翔,停在这里暂且休息,它安详地立在枝头上,凝视着微茫的雪色,显得是那么自在、平和,全然看不到一丝对凛冽风雪的胆怯、畏惧,全然无视自己所处自然环境的恶劣。在意境的塑造上,画家着意渲染冬季寒冷肃寂的气氛,然而在静寂中又透出自然界生命的活力,那在风雪中淡然挺立的、令人怜爱的寒禽,以及雪竹的凌寒不凋,显示着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
画家在这件作品里运用工笔钩填法,十分细腻地刻画出寒禽动人的形态。勾勒的笔迹细劲柔和而婉转,鸟颈以及腹部的洁白羽毛描绘得柔和滋润;鸟的脊背则用淡淡的灰
蓝色加以
渲染;
鸟喙、眼睑等细小部位敷染黑
褐色;翅膀和尾羽的边缘呈现白色,整个色彩统一在灰褐色的调子里,显得清雅静和。棘树和竹枝的用笔则比较粗放,笔势坚挺有力,树身加水墨和
赭石染,使枝干颇有立体感。
图中无论是枯枝、竹叶,还是地面、空中都遍布雪花,历史上,
华人画雪,用“洒粉法”者居多,画家在绘冬景时常弹洒白粉以示雪花;
五代十国后又是水墨盛行,就改用
黑色烘染、留白,以示积雪。在《雪树寒禽图》中,画家则融合两法,背景用墨色层层积染,既
烘托冬天气候的阴冷,又在枝、叶及地面上留白,或加染白色以示积雪,同时周围点洒轻淡的白粉,表示出纷扬的飞雪。全图以墨色为主,薄染白粉,仅在
鸟纲的背羽上略敷青色,已然在素雅中透出明艳。画家善于运用不同的笔法描绘鸟和树木不同的物性,把工笔和粗笔的技法融和在一起,丰富了花鸟画的表现方法。
观者能通过此图的描绘深刻领略到
李迪扎实的写实能力:图中的这棵枯树主干以s形向上伸张,已将整个画面撑起,无论是枝干的曲、槎桠,还是笔力的遒劲、挺拔,都无可挑剔。再加上一丛雪竹,其枝叶布排的高低、疏密,还有其自身及与枯树间的穿插、错落,都合乎现实实物中的真情实理。尤其是那只山禽,造型精致,神情安宁,不畏飞雪、严寒所困,使寒冽萧瑟的画面平添生机。
此幅作品以三角形为主基调,整个画面的正空间由两个大的三角形构成,其一是雪地山坡所构成的三角形:其二是竹子和棘树所构成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稳定了画面的构图结构。在两个大的三角形中又有无尽的小三角形变化,如竹子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分组构成,并且形状自身又有许多小的变化;棘树的整体与局部也呈三角形状,等等这一切,无不与画面的情意相关。倘若失掉这种形状的分割,画面就很难有强劲的力度,也就失掉了冷逸、诗意化的境界感觉。
当代美术评论家
梁济海:此图笔法极为工致,双勾竹叶,劲挺有力。枯枝的盘曲如硬铁,与毛的柔细用笔形成了强烈的刚柔对比。虽然用笔略嫌刻板,但仍不失为一幅精美之作。
李迪(生卒年不详),
南宋画家,
孟州市(今河南孟州南)人。供职于孝宗、
赵惇、
赵扩三朝画院。擅写生,花鸟、竹石、走兽皆精,亦作山水小景。大幅气象豪迈,
小品精细入微,晚年犹能作纤入毫笔的刻画。存世作品有《雪树寒禽图》《
枫鹰雉鸡图》《风雨归牧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