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谢良地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1991年,谢良地成为附一医院的员工,1995年到1996年,谢良地被公派到
英国留学做博士后。1999年谢良地考入湖南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谢良地赴美进修,在
德州学院医学院做访问教授。2013年,谢良地主编的《高血压科疾病诊疗规范(第三版)》出版,2016年,谢良地
福建省参编的《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发布,2021年获福建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荣誉称号。2024年8月18日,谢良地参与的科研项目“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系列研究”获得2023年福建医学科技奖
三等奖。
谢良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擅长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治。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多项。在国内外
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 余篇,参编专著10 多部。获
福建省科技进步奖9项。
1962年6月谢良地出生,1979年开始求学,1984年谢良地
福建医科大学毕业,4年后,谢良地考上了福建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谢良地成为附一医院的员工,1995年到1996年,谢良地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做博士后,并获得
英国文化委员会奖学金。回国后,把团队原来的一些研究数据和在英留学的研究工作整理成论文,三篇发表在
英国的人类高血压杂志,一篇发表在欧洲的心血管研究杂志(Cardiovas Res),还有两篇发表在中国刊物。1999年谢良地考入湖南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中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孙明教授,并获第五届
福建省优秀科技青年,次年,谢良地获得第八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01年,谢良地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2006年谢良地赴美进修,在德州大学医学院做访问教授,跟随美籍华人
阮克和教授学习分子生物学和干细胞技术,回国后,谢良地投身到
高血压学科建设之中。
2013年,谢良地主编的《高血压科疾病诊疗规范(第三版)》出版,2015年,谢良地作为副主编的《从指南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高血压进展2015》发布,2016年,谢良地
福建省参编的《中国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发布,2017年谢良地获福建省卫生
计划生育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21年获福建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荣誉称号。
2022年3月,谢良地作为政协委员建议,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健康知识,达到防止和减少
心血管疾病。2024年1月13日,谢良地参与主持的由
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
康弘药业协办的《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在北京、
上海市、
广州市三地召开。
2024年8月18日,谢良地参与的科研项目“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系列研究”获得2023年福建医学科技奖
三等奖。
谢良地曾主持承担国家、省级各类科研课题23项。其中,“高血压病心血管重构系列研究”获2015年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粘附的机制研究”获2013年
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2012年福建医学科技奖
一等奖;“肾脏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获2009年福建医学科技奖
二等奖;“
氟伐他汀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粘附和迁移的影响”获2005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
三等奖;“
高血压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获2003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高血压心肌纤维化系列研究”获2002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科研项目“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系列研究”获得2023年福建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谢良地担任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教研室主任,负责和监督第一临床学院诊断学理论和见习课的安排和实施。担任部分医学7年制本科生诊断学大课教学内容。担任海外学院心脏检查部分的全英教学大课讲授。
2024年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谢良地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的提案》,指出,当前,托育服务工作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托位数量不足和托位闲置并存、家庭送托意愿高和服务接受度低并存、
政策环境利好和机构生存难并存等困境。为此,谢良地提出了3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二是国家层面制定出台普惠托育服务的补助政策,将托育服务纳入国家和地方共同事权,采取综合措施,支持用人单位、社区、幼儿园等多方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三是建立和完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职级评定体系。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谢良地表示,当前,乡村卫生健康人员队伍的业务能力有所提升,福利保障进一步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他建议加强乡村卫生健康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谢良地建议,规范高血压门诊,当前高血压疾病缺乏规范化诊疗,地区防治能力之间差异较大。谢良地建议明晰各级医疗机构职责,
三级医院以疑难及
继发性高血压诊断和新技术推广为主,二级医疗机构以高危、急诊高血压为主,社区医院以筛查、危险分层、随访规范管理为主。同时,积极培养医疗专业人才,加强高血压防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