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四十柱宫,又称四十柱宫,是伊朗伊斯法罕的一座宫殿,建于1647年,是
阿拔斯二世处理国事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宫殿因门廊上的21根大柱倒映在门前清澈的池水中,形成20根柱子的景象而得名“四十柱宫”。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所在的伊斯法罕城,历史上曾作为
波斯的首都,拥有众多建于16至17世纪的具有波斯特色的建筑。城市中的古迹包括占布清真寺和查哈尔巴格清真寺等。伊斯法罕四十柱宫位于一个占地67,000平方米的大花园中,花园最初由阿巴斯大帝修建,而宫殿则由其继任者阿巴斯二世于1647年建造,专门用于接待外宾。宫殿前的门廊由20根
柏木制成的独木巨柱支撑,门廊前方是一个长110米、宽16米的水塘,水塘底部设有四个狮子雕像,水从它们口中流出。水塘清澈见底,反射出门廊的柱子,形成了宫殿名称的由来。宫殿内部的墙壁和天花板上装饰有镜子、彩色玻璃和壁画,展现了多种主题,如战争场景、宫廷生活和社会风俗等。这些壁画大多采用了工笔细画技法,线条细腻柔和。此外,宫殿还展示了萨法维帝国时期的艺术成就,反映了国家实力的象征。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的
悬铃木属柱子高达14.6米,表面覆盖有镜面马赛克。宫殿内有多处大厅,其天花板上装饰有镀金图案的壁画,墙面则绘制有
风景画和狩猎场景。宫殿的壁画中还包括以历史和文学情节为主题的作品,体现了萨法维帝国的文化影响力。宫殿的建筑材料多样,包括挂釉的玻璃砖,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宫殿的华丽外观。
伊斯法罕四十柱宫不仅是萨法维帝国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场所。宫殿的壁画《塔赫马斯普沙赫一世汗接见印度国王胡马雍》描绘了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即1530年塔赫马斯普沙赫一世与胡马雍之间的会面。这次会面的结果是
胡马雍同意接受
什叶派信仰,并获得了萨法维帝国的支持。宫殿的壁画完成了1647年至1648年间,但《塔赫马斯普沙赫一世汗接见印度国王胡马雍》图却是更早的作品。这些壁画不仅记录了历史,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
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