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
在省城太原金港大酒店召开成立的大会
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是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参照全国兄弟省、市同类社团协会的模式,由世界华人宗亲会和长治市晋城市太原市共同发起,由一大批热心学术研究和弘扬中华炎帝文化的文化界知名人士、老干部、专家学者倡导和组成。2007年6月4日在省城太原金港大酒店召开成立大会,即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范堆相、原省级领导阎元锁、闫爱英等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会议推选闫元锁同志担任本会名义会长,范堆相、闫爱英为首席顾问,理事长由原山西省晋祠宾馆总经理张庚富担任(兼任秘书长),副理事长分别有长治市委、晋城市委特派代表,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史耀清、赵奎元和太原市政协主席姬和平担任。会议提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联络世界华人,挖掘农耕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振奋民族精神,造福炎黄子孙的宗旨,明确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炎帝文化学术研究活动,促进山西改革开放和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目标。
成立时间
研究会于2007年6月初在山西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晋民社证字0864号),具有全省性民间文化社团法人资格,业务主管部门原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6月28日变更为山西省社科联管理。研究会内设机构为秘书处(办公室)、学术研究部、策划联络部、编辑出版部(《华夏炎帝》杂志社):先后发展单位会员11个,个人会员48个。
工作成就
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把握本会宗旨,以团结和组织有志于研究炎帝文化的专家、学者和相关人士,积极开展炎帝文化的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以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探索历史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的途径,继往开来,为山西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经济建设服务为己任,积极组织开展炎帝文化研究和各项文化活动,在挖掘、整理、弘扬炎帝文化,促进中部崛起上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精心筹划,大胆尝试办好会刊。2008年5月创办会刊《华夏炎帝》杂志,经山西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内部期刊,双月刊。先后编印38期,印刷60000余册,作为本会交流沟通的渠道和载体。
二是群策群力,集智聚能打造炎帝文化巨著。六年多来,本会致力于山西省炎帝文化的抢救、发掘、整理、研究、继承,集中精力组织编写了《炎帝汇典》巨著,全书11卷,130万字,300余幅图片,堪称是全国最完整的炎帝文化工具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编制出版的炎帝文化系列丛书《法眼看山西》、《慧眼看上党》、《探索发现炎帝陵》等十几种书籍列入了“山西省文化惠民工程”图书系列。
三是攀亲结贵,广泛交流,积极筹建以中华农耕文明博物馆为主题的炎帝文化城。本会多年组织收集的上万件古老农机器具,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和领导认为实属全国之最,文物价值极高,发展空间之大,弥足珍贵,充分反映着中华农耕文明5000年的历史年轮。2011年7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许嘉璐会长,派人专程来山西省调研考察后,决定与本会在山西联袂打造以“中华农耕文明博物馆”为主题的“炎帝神农文化园”。该项目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山西省委员会、省政府领导的认可支持,立即批转太原市相关领导,太原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落实,以市政府办公厅会议纪要发文,明确规划、供地等重大事宜,筹备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特别是2014年8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成果开发中心主任李传章莅晋考察后,倍感鼓舞,被厚重、积淀、丰富的大量炎帝遗迹、遗址、遗存及抢修保存的“活化石”深深吸引,表示要派考古队进行考察,并欣然答应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成果开发中心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联袂合力共建。以期凝聚海内外华人、华侨的财智,牢牢把握时代灵感,依托文化界、艺术界和媒体界的群策群力,深度挖掘蕴藏在民间和社会各阶层的传统文化精髓,在保留民族传统风采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的人文内涵和国际化的价值诉求,由此构筑中国传统文化领域的崭新格局,构建一个可以汇聚天下炎黄子孙,来晋开展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信息传播,项目对接和旅游观光的国家级文化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四是继承创新,精心指导倾力打造炎帝故里。中国人号称是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帝和农耕文明的首创者,对人类有:神农泉边嚼百草寻良药;羊头山上尝五谷得嘉禾电影老顶山下用仓颉造文字等八大贡献。根据目前国家的考古资料证明和海内外专家论证,神农泉在我省长子县发鸠山(现称四星池),神农本草经365种药材和长子县的365种完全吻合。羊头山在长治、长子、高平市一带。老顶山下就是上党盆地长治市,是仓颉造字的原创地,炎帝神农活动传播范围之大,深度广度是任何和地区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视为炎帝神农氏人文活动原生地的湖北神农架林区发现中华民族创始诗《黑暗传》,唱出了“神农上了羊头山······找到粟子有一颗·····八种才能成粟谷·····后人才有小米饭”的史实。视山西省上党区、羊头山为炎帝神农氏开创农耕伟业的正宗发祥地。
2004年,东海大学渡部武教授和中原地区农博馆研究所胡泽学所长等专家来晋考察后,编了《三晋农耕文化》一书,充分论述了:中国农耕文明有多长,山西农耕文化就有多久,农耕文化就是炎帝文化,炎帝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母文化,还原了人说山西好风光的本来面貌。
2013年夏,台湾商人叶宏灯董事长参观了我省高平市羊头山后,认为山西炎帝文化最原始、最原创、最厚重、最精华、最具权威、最有价值,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根系和祖庭所在,是不需要打造的世界先进文化的名片。随即带领了80余名台籍神农信徒,在我省高平市召开了一次海峡两岸炎帝文化论坛,表态要发动台籍4万多炎帝神农信徒,来支持山西省炎帝文化事业。
山西高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境内留下许多炎帝神农的遗址遗迹、碑记石刻和事迹传说,总计石碑100多通、庙宇40余处,甚至因炎帝活动而得名的村地名约有20处。2014年5月17日,高平市炎帝陵修复保护工程启动。炎帝陵修复保护工程总投资1.4亿元,总占地面积70多亩,包括文物保护、仿古建筑、道路绿化等四大部分,预计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其中仿古建筑全部为木质结构,建成后将呈现一个气势磅礴、庄严肃穆的炎帝陵。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第一大帝,是农业之神,医药之神,史称农皇。庄里村炎帝陵是我们炎黄子孙寻根问祖,陵扫墓的神圣之地,是中华第一陵。炎帝始祖农耕文化是连接两岸各族儿女的精神纽带,修复保护高平炎帝陵,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当好东道主,传好接力棒,携手中部崛起做贡献。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中部六省炎帝文化论坛”于2013年9月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宾馆召开,出席会议的六省炎黄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经过认真讨论,达成了共识,以“弘扬炎黄文化、促进中部崛起”为主题,开创炎黄文化团体,跨省横向联合进行学术交流,项目对接,相互支持的新模式。设立“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会会长联席会议”,筹办应届论坛的轮值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为“执行主席”。力争练好自身功,做好本职工作,在开放、包容、友谊、共赢中,筹办好中部论坛,喜迎中部炎黄贵宾莅并交流、考察、观光。要为实现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提供文化、精神、智力、才力、信息、发展等服务。
六是抢抓机遇,奋力赶超,整合聚能筹建“山西省华夏炎帝基金会”。山西省炎帝文化工作曾得到过省级领导袁纯清、张宝顺、李雁红、郭海亮、申连彬、梁斌、宋北杉、姚新章、吕日周、王庭栋、郭裕怀等领导的关心支持。海内外、省内外,尤其是台湾同胞及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联合会的众多的专家与学者声援和建议,山西是最有条件和资格打造成代表国家级炎帝文化品牌的省份,别的省里仅靠传说、故事等建起了不同形式的炎黄纪念馆,打着炎黄文化的旗帜风光无限,在“无中生有”中发展壮大,而山西则守在宝贵的炎帝故里,面对众多的原始的、价值极高的遗存、遗迹徘徊不前。这将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山西省应搭乘转型发展、文化强省的快车,坚定地擎起炎帝的大旗,合力打造好炎帝文化城这个信息互通联结接海内外,走向世界的平台。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作为山西唯一全面研究炎黄文化的公益性机构,顺应形势,肩负重托,经山西省民政厅批准,于2014年8月31日,成立了“山西省华夏炎帝文化基金会”。这将是山西炎帝文化前行的大事、盛世、幸事。也将是山西炎帝事业的新征程和新起点。山西炎帝工作牵动着和承载着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为首的全国各省市同类协会的梦想和期望;体现了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联合会的梦想和强烈愿望;代表着台湾炎帝信众4万余名台胞的共同梦想和心愿,体现着世界华人宗亲会和山西省籍的全球华人的共同心愿和梦想。
参考资料
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2021-07-25
目录
概述
成立时间
工作成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