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杰三
抗议八国通牒而身亡的民国学生
韦杰三(1903―1926)壮族。广西蒙山人。一生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后由于参加抗议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遭到段祺瑞反动政府的屠杀,身中4弹,于3月21日牺牲。时年23岁。
简介
韦杰三(1903―1926)壮族。广西蒙山人。
人物经历
他岁余丧母,由祖母抚养,8岁就读于村里私塾,10岁入新圩初等小学,12岁升县立高小。在高小学习期间,他阅读了《少年》《学生》等进步刊物,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毕业到县古排国文专馆就读一年。后因家庭经济困难,便到古排村小学任教员,时年16岁。1917年秋考入梧州道立师范。1919年春前往广州市,考入广州市培英中学半工半读,并任校刊《培英杂志》编辑和校学生自治会干事。1921年转入东南大学附中任学生自治会周刊编辑。1923年夏,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回蒙山县立中学任教。1924年秋,考入上海大学英文系,积极参加反帝爱国斗争。1925年秋,上海大学被封闭后,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学习。1926年3月18日,参加北京市各界群众在天安门举行的抗议八国通牒的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遭到段祺瑞反动政府的屠杀,身中4弹,于3月21日牺牲。时年23岁。
个人生活
1922年暑假,他回乡作通俗演讲10多天,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发动家乡有志外出求学的青年,去广州市培英中学读书,并帮助辅导功课。次年夏,他转学到东南大学附中,任校学生自治会《周刊》的编辑。因在周刊中评论校政,触犯了学校当局,只读了半年就被迫转学到吴淞中国公学。1924年夏,他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回蒙山县立高等小学任英语和音乐教员。在此期间,他和校长蔡挺生、教师黄成业(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蒙山县第一位党员)等人,在县城合股开设“源生和”书店,经营一些进步书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还主编县立高小出版的《学生周刊》。从1915年到1923年4月,他写了许多表达理想、抱负以及向“恶社会”挑战的诗文在刊物上发表,共计有儿童文学138篇、短篇小说4篇、杂文21篇。另外,还作有《儿 童文学分类法》1篇,译作《童话集》27篇,译作《西洋儿童诗集》24首(均未公开发表) 。1924年5月4日,蒙山县立高等小学为纪念“五四”运动五周年,数百名师生举行集会,韦杰三和教师黄成业等人,带头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刊出墙报,走上街头演出,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反对军阀统治,宣传妇女解放、男女平等。
后世纪念
后人著传
清华大学为了将韦杰三烈士短暂一生的遗著留传后代,编辑出版《韦杰三文集》。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将韦杰三编入《壮族现代文学史》,介绍了韦杰三生平及其主要著作。
清华断碑
在清华大学校园中的“三·一八惨案烈士墓址的旁边,有一根大理石断柱,人们称之为“三·一八”断碑。这根断碑,与纪念闻一多的“闻多”亭和纪念朱自清的“自清”亭毗邻而立。
这根断碑上刻有韦杰三烈士的名字,它是中国青年为中华崛起而斗争的百折不挠精神的象征。
韦杰三与“三·一八”诸烈士长眠于圆明园内。1957年,清华大学在图书馆草坪上竖立了一根由北京圆明园旧墓址移来的、断折的白色大理石柱,旁边有一块石板,铭刻着韦杰三的主要事迹。柱上镌刻着烈士临终遗言:“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人物经历
个人生活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