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寺位于
登封市和
蔡甸区等地。在登封市,嵩阳寺始建于
北魏太和八年(484 年),后曾改为嵩阳观。在武汉市蔡甸区,嵩阳寺始建于唐
贞观二年(公元 628 年),相传系
李世民敕造,由
尉迟敬德督修。它曾四次遭毁,三度恢复重建,最后一次毁于 “文革” 期间。2010 年开始重修,如今已重建了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钟楼、径廊、法务中心、流通中心、僧寮、斋堂、念佛堂、方丈室、广场、室外
佛塔、办公楼等建筑。
蔡甸区的嵩阳寺坐落在龙霓山南麓脚下,占地面积 2679 亩,周边风景优美。其仿唐建筑风格,黄色琉璃瓦在葱郁树木映衬下清净庄严。寺前有宽阔广场,立着 12 生肖华表和巨大石象。寺内有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钟鼓楼、
罗汉堂等,殿堂
庙宇由九曲长廊连接,雕梁画栋。该寺不仅是佛教临济宗的场所,还是
江汉平原的朝佛圣地,也是汉阳归元寺的前身。此外,还有关于
唐朝高阳公主的传说与之相关。
武汉索河嵩阳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寺庙,也是湖北最早的皇家寺院。在历经三建三毁后,这座古寺重见天日,寺庙本身仿唐建筑风格,以嵩阳寺为核心形成的嵩阳寺文化旅游区,也成为当地一大重点旅游景区。
嵩阳寺始建于唐
贞观二年,距今已有近 1400 年历史。相传隋末
李渊、
李世民父子南征进驻汉阳时,在索河梅子洞西侧发现一峰,命名为嵩阳山。李渊在此收编反隋队伍,李世民登基后在此建禅林。嵩阳寺曾多次遭毁又重建,元至正年间,
蒙古族疑寺内有鬼而
纵火,明末李国林募捐复修,清中期又毁。“文革” 期间再次被毁,如今迎来重建。它曾是江汉平原的朝佛圣地,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唐太宗李世民赐匾御书 “嵩阳寺”,使其声名远扬。这座古寺历经风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市宗教局、市佛协、
蔡甸区政府启动嵩阳寺的重建工作。
嵩阳寺为仿唐建筑风格,寺庙临水背山,整个建筑群自南向北沿中轴线向山上延展。寺前有宽阔的广场,立着庄严的大狮子和 12 生肖华表,彰显皇家气派。走进寺庙,
大雄宝殿位于中心,左右分别是鼓楼和钟楼,
罗汉堂里 500 尊罗汉方圆殊趣,翊翊如生。
庙宇和殿堂由九曲长廊连接,长廊雕龙画凤,尖顶、黄瓦、赤墙、飞檐上雕刻精细美观,整体宏伟壮观。建筑风格充满了佛教文化的韵味,每一处细节都展现了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嵩阳寺作为
唐朝皇家寺院,在宗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佛教临济宗的场所,历史上曾吸引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在其辉煌时期,可容戒僧六百名,有各类木雕和泥塑佛像五百余座,是
江汉平原的朝佛圣地。虽然历经多次兴衰,但它在佛教传承和发展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其宗教文化影响至今。许多文人墨客为其留下诗词歌赋,进一步彰显了其宗教地位的重要性。
相传,嵩阳寺与
李世民爱女
高阳公主有关。据说高阳公主和《
大唐西域记》执笔高僧
辩机在嵩阳山有私情,李世民震怒赐死辩机,又怕佛祖怪罪,于是下旨建寺,在高阳二字上面加一山字,名嵩阳寺。也有说法是高阳公主将自己的名字融入寺名,“嵩阳” 比 “高阳” 多了一个山字,表示高阳公主头顶大山,痛苦之极。这一传说为嵩阳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嵩阳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它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在宗教地位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重建过程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而与
唐朝高阳公主相关的传说更是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如今,嵩阳寺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游客和信徒,继续传承和弘扬着佛教文化。
嵩阳寺坐落在龙霓山南麓脚下,占地面积2679亩,建有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钟楼、径廊、法务中心、流通中心、僧、斋堂、念佛堂、方丈室、广场、室外
佛塔、办公楼等,二期工程还将建有佛学研究院、居士林、商品街、佛光大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