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
SD大鼠为大鼠(rat;家鼠属 norvegicus)的一个品系,1925年,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其毛色白化病。广泛用于药理学、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来源
开始时,大鼠在欧洲作为一种观察动物在家庭中驯养,大约在1850年前,被首先用于营养学实验;
1856年首先报告了用大鼠作肾上腺切术的实验观察。再到1880年就已培育出白化型、黑色非野生色和斑驳色等三种隐性毛色基因的纯合子,也就有了为后人所常称呼的小白鼠
1925年,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农场将一只杂种雄性和一只雌性Wistar大鼠交配,得到该品系。
1950年CRL从Sprague Dawley Inc.引入该品系,形成Charles River SDTM;
1955年进行剖腹产形成现在CD核心群,1991年从中选择8个种群形成IGS基础种群;
1997年剖腹产得到隔离器种群。
主要特性
1、毛色白化病。SD大鼠较小鼠个体较大。一般成年大白鼠体长不小于18~20厘米。
2、SD大鼠的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存在,不骨化。切齿终生不断生长,SD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
3、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于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为快。10周龄时雄性大白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性大鼠达180~270g。
4、性情比Wistar大鼠稍为凶猛。
5、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
6、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
7、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8、该品系对性激素敏感,对呼吸道疾病有较强的抵抗力。
行为和习性
1、SD大鼠性情温顺,易于捉取,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当粗暴操作或营养缺乏时可攻击人或互相撕咬,哺乳母鼠更易产生攻击人的倾向,配种后的成年雄鼠同笼饲养互相撕咬,严重的甚至咬死。
2、SD大鼠是杂食性动物,有随时采饮的习惯,喜食煮熟的动物肉(如兔肉),甚至是同类的肉。
3、SD大鼠的活动多集中在黄昏到清晨这一段时间,白天常在笼内闭目休息,交配多在夜间发生。
4、SD大鼠对各种刺激很敏感,环境条件的微小变化也可引起大鼠的反应,强烈的噪音可导致大鼠恐慌、互相撕咬,带仔母鼠可出现吃仔的现象。
5、SD大鼠对空气中的粉尘、氨气、硫化氢等极为敏感,易引发呼吸道疾病。
6、SD大白鼠具有群居优势,同笼多个饲养比单个饲养的大鼠体重增长快、性情温顺、易于捉取,单个饲养的则胆小易惊、不易捕促。
分布
为人工培育种类,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动物中心及实验室中。
应用
药物学研究
(1)SD大鼠的血压反应比家兔好,常用它来直接描记血压,进行降压药物的研究;
(2)也常用于研究、评价和确定最大给药量、药物排泄速率和蓄积倾向;
(3)慢性实验确定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剂量反应和代谢以及服药后的临床和组织学检查。
(4)SD大鼠血压及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常用来灌流大鼠肢体血管或离体心脏,进行心血管药理学研究及筛选有关新药。
肿瘤研究
在肿瘤研究中常常使用SD大鼠,可使用生物、化学的方法诱发大鼠肿瘤,或人工移植肿瘤进行研究,或体外组织培养研究肿瘤的某些特性等等。
营养和代谢
SD大鼠是营养、代谢研究的重要材料。用于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等代谢研究;动脉粥样硬化肝淀粉样变性乙醇中毒、十二指肠溃疡营养不良等方面的研究都可以使用大鼠。
神经和内分泌
SD大鼠的神经系统与人类相似,广泛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研究,如奖励和惩罚实验、迷宫实验、饮酒实验以及神经官能症、狂郁神经病、精神发育阻滞的研究。大鼠的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常用作应激反应和肾上腺、垂体、卵巢等的内分泌实验研究。
卫生学方面
SD大鼠还用于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研究。如空气污染对人体的损害、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损害等,职业病如尘肺、有害气体慢性中毒以及放射性照射等的研究都可以用SD大鼠作模型。
老年学及老年医学
常用老龄SD大鼠(日龄一年以上)探索延缓衰老的方法、研究饮食方式和寿命的关系、研究老龄死亡的原因等。
计划生育研究
SD大鼠体型比小鼠大,适宜作输卵管结扎、卵巢切除、生殖器官的损伤修复等实验,因此常用于计划生育方面的研究。
其它研究
法国转基因致癌研究所对食用转基因玉米会使实验鼠患肿瘤并多器官衰竭的消息在国内外学界引起轰动,部分科学家认为该实验样本不具代表性,鼠群极易罹患肿瘤,缺乏实验相关信息等。
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食品学教授布鲁斯·沙西在《纽约时报》发表批评文章称,“这不是一份单纯的科研报告,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媒体宣传。”
部分科学家认为,且不看其是否有着反转基因的阴谋,仅就科学实验严谨性而言,不论是在动物种类还是小白鼠品种的选择上,该实验都存在实验对象选取不够严谨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或者改用其他动物实验,那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让人信服。当然,对于支持转基因玉米的实验亦要如此。
1、SD大鼠:白色封闭群大鼠。1925年一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特点为: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于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快,而且比Wistar大鼠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更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所以较为受到动物实验的青睐,但是其价格较贵,饲养的规模没有Wistar大鼠广泛。但是也是较为重要的实验大鼠品种。自发肿瘤的发生率较低。对性激素敏感性高。
2、Wistar大白鼠:白色封闭群大鼠。1907年由美国Wistar研究所育成,现已遍及世界各国的实验室。是我国引进早、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品种。特点为头部较宽,耳朵较长,尾的长度小于身长。性周期稳定,繁殖力强,产仔多,生长发育快,性格温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较强,性情较为温和,体长为15~20厘米之间,尾长在10~15厘米之间,体长大于尾长。该大鼠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容易受到外界的气温,气压,湿度,噪声等方面的影响。但是其优良的抵制传染病能力和低自发性肿瘤发生率,成为动物实验大鼠类最为常用及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品种。
关系
Wistar和SD大鼠的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体重:g)
其他特征
SD大鼠为大鼠(rat;家鼠属 norvegicus)的一个品系,1925年,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 Dawley)农场用Wistar大鼠培育而成。其毛色白化病,主要特性为①头部狭长、尾长接近于身长,产仔多,生长发育较Wistar为快。10周龄时雄性大白鼠体重可达300~400g,雌性大鼠达180~270g。②性情比Wistar大鼠稍为凶猛。③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尤其对呼吸道疾病的抵抗力很强。④自发性肿瘤的发生率较低。⑤对性激素敏感性高。广泛用于药理学、毒理、药效及GLP实验。
生活习性
切齿终生不断生长,SD大鼠需不断啃咬磨牙以维持其长度恒定。性情比Wistar大鼠稍为凶猛。
种族分布
为人工培育种类,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实验动物中心及实验室中。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来源
主要特性
行为和习性
分布
应用
药物学研究
肿瘤研究
营养和代谢
神经和内分泌
卫生学方面
老年学及老年医学
计划生育研究
其它研究
关系
其他特征
生活习性
种族分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