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囊
生物学名词
包囊(孢囊),也称“胞囊”,是原植体植物(如分裂菌、硅藻绿藻门等)和原生动物界(如痢疾内变形虫等)在休止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身体外围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的膜,用以度过不良环境。在较高等的动物,如扁形动物门中的一些吸虫(中华分枝睾吸虫等)生活史中也可以形成类似包囊的虫体,称为“囊蚴”。
包囊是原虫生活史中一个具有较坚韧外壁的时期,不能活动和摄食。大多数原虫生活史中有着滋养体、包囊两个时期,其中包囊期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常是一个传播和感染期。
解释
bāo náng
1. [方]:装杂物的小包袱;囊袋。如:包囊中什么小东西都有。
2.低等动物在环境恶劣时分泌出一种蛋白质薄膜包围于体外。
生物学概念
原生动物界在不良环境下,虫体会分泌一种保护性胶质将自己包裹起来,形成包囊。坏死物质难于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包囊(packaging)是指噬菌体脱氧核糖核酸被包入噬菌体的头部之中。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独立进行DNA复制和形成噬菌体粒子,增殖的DNA裹入噬菌体的头部,进而完成噬菌体粒子装配。如裹入噬菌体,则这一反应也能在试管内再现。在被包入的DNA中,必须具有黏性末端(COS)的结构和一定范围的大小(分子量1.9 ×107~3.0×107)。在试管中把重组的DNA裹入到噬菌体头部,通过感染可高频率地进入细菌中,因而成为基因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参考资料
..2024-03-10
..2024-03-10
..2024-03-10
目录
概述
解释
生物学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