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州,位于今
湖南省常德市,是唐宋时期的行政区划。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朗州,
天宝(724年)改为
武陵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朗州。
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置鼎州,治所在
武陵县,属
荆湖北路。以神鼎出于其地得名。辖境相当今湖南省常德、
汉寿县、
沅江市、
桃源县等市县地。
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升为常德府。
建炎四年(1130年),武陵县人
钟相在县境唐封乡起义,称楚王,年号天载,鼎、澄、潭、岳、辰等州凡19县均响应,声势浩大,震撼宋廷。
武陵郡,中国西汉时设置的郡,位于今
湖南省、
湖北省、
贵州省、
重庆市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境。“武陵”这一地名,最早出现在
西汉初年。西汉
武陵郡治,历来有二说。一曰治
索县,二曰治义陵,考古工作者已发现该城遗址。关于武陵郡设置的时间,《水经注·水》记为“汉高祖二年(前205年)”。
新朝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临沅县改为监元,
孱陵县改为孱陆,仍属
荆州市治。
隋开皇九年(589年)
隋灭陈之战后,废武陵郡改沅州为
常德市,朗州辖武陵、龙阳二县,治武陵(今常德市武陵区和鼎城区)。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又将朗州更名为武陵郡。
宋乾德二年(964年),军降团练,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常德市改鼎州。据说是因
武陵县境,在沅二水汇合处有鼎水,“昔有神鼎出乎其间”,故改名。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设鼎澧州镇抚使,
绍兴元年置
荆湖北路安抚使,治鼎州,领澧、辰、沅、靖州,三十二年(1162年)罢。
赵昚(1163—1189年在位)即位之前为
普安郡王时,曾在鼎州任常德军
节度使。故鼎州为“孝宗潜藩”。孝宗即位后便将鼎州升格为“常德府”]。八年(1172年)复为鼎州。
武则天时代建立的鼎州,含
云阳县、
泾阳县、
礼泉县、
三原县四县。
天授二年(691年)至
大足元年(701年)。共存在10年。治所云阳县(陕西泾阳县城北十公里处的
云阳镇)
汉
弘农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弘农郡及乡郡,置
虢州(治所在
卢氏县)。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弘农郡,移治所于鸿胪川(河南灵宝略镇)。
义宁元年(617年)。同年
弘农郡更名凤林郡,领弘农、
阌乡县、湖城3县,属豫州。。
武德元年,改凤林为鼎州。(以阌乡之
黄帝铸鼎原名之),移治阌乡(河南灵宝胡关)。州由卢氏移治弘农,更名虢郡,废鼎州。属
河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