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话作为中国神话的一个分支,与道教的兴起有着紧密的关系。随着东汉末年道教的逐渐成型,以神仙信仰为核心的仙话开始盛行。事实上,仙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中后期或更早的时候,这一点可以从《山海经》中发现许多神话受到仙话的影响。在中国神话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神话与仙话结合的现象。《山海经》中记载的不死国、不死民、不死山、不死树、不死药,以及犬戎文马“乘之寿千岁”、白民乘黄(一种状如狐的兽)“乘之寿二千岁”等内容,均体现了仙话对神话的影响。此外,《西次三经》中有关黄帝在峚山服食玉膏的情节,表明这位神帝的形象已经被赋予了道家方士的特点。这些例子都可以看到仙话渗透进神话领域的证据。所有仙话的主题几乎都围绕着长生不死展开。《左传·昭公二十年》中齐景公询问晏子“古而无死,其乐如河”的对话,揭示了仙话产生的时间背景,即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有这样的喜好。仙话的核心理念是以长生不死为中心的思想,这与神话中体现的神人们为了拯救人民而奋斗的精神截然不同。古代仙话已经表现出这种特点,而在道教建立之后,那些专注于炼丹修行、服用药物的仙话作品则更为普遍,其中很少有值得称道的内容。尽管如此,有一些仙话应该被视为神话的一部分。首先是那些已经融入神话并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的仙话,比如“嫦娥奔月”、“玄女教战”,它们分别属于羿神话和黄帝神话的研究范畴。其次是一些古老的仙话,如关于五神山、三神山的传说,以及
赤松子、宁封子、师门、
啸父等古仙人的事迹,这些故事因其宏伟的想象和勇敢牺牲的精神,也可以纳入神话的研究领域。第三种情况是原本属于民间传说的神话,只是经过道士的记录和修改,披上了一层仙话的外壳,例如杜光庭《墉城集仙录》中记载的瑶姬帮助大禹治水的故事,这个故事至今仍在三峡地区流传。这类“仙话”也应该视为神话的一部分。最后,还有一些虽然被称为仙话,但在内容上与一般的仙话有所不同,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如许逊诛蜃、赵昱斩蛟、八仙过海、张道陵七试赵昇等,它们的精神实质与神话相一致,因此也应当归入神话的研究范畴。以上提到的几种仙话虽然种类多样,但在数量上并不多,可能只占到了仙话总数的一小部分。将这些仙话纳入神话的研究并不会导致神话的泛滥,相反,它们只会丰富神话的内容,扩大研究者的视野。
现代仙话主要在网络文学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常被归类为“仙侠”类别,因此现在也被称为仙侠小说、修真小说或修仙小说。其故事情节大多围绕人类和妖怪修炼成仙的过程展开。现代仙话形成了以“飞升流”为主的多流派共同发展体系,使得依托网络平台的现代仙话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