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黄桂
樟亚科樟属植物
野黄桂(学名:Cinnamomum jensenianum)是樟科樟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它是一种小乔木,高不达6米,树皮灰褐色,有肉桂香味。分布于中国大陆的福建省、湖北、江西省四川省湖南省广东省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600米的地区,一般生长在山坡常绿阔叶林中以及竹林中。花期4-6月,果期7-8月。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不达6米;树皮灰褐色,有桂皮香味。枝条曲折,二年生枝褐色,密布皮孔,一年生枝具棱角,当年生枝与总梗及花梗干时变黑而极无毛。芽纺锤形,芽鳞硬壳质,长6毫米,先端锐尖,外面被极短的绢状毛。叶常近对生,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20)厘米,宽1.5-3(6)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厚革质,上面绿色,光亮,无毛,下面幼时被粉状微柔毛但老时常极无毛,晦暗,被蜡粉,但鲜时几不灰白色,边缘增厚,与中脉和侧脉一样带黄色,离基三出脉,中脉与侧脉两面凸起,最基部一对侧脉自叶基2-18毫米处伸出,至叶片上部1/3向叶缘接近且几贯入叶端,极稀有分出基生的近叶缘的小支脉,横脉多数,弧曲状,上面纤细,下面几不凸起,或两面不明显。花序伞房状,具2-5花,通常长3-4厘米,常远离,或在常几不伸长的当年生枝条基部有成对的花或单花,总梗通常长1.5-2.5厘米,纤细,近无毛;苞片及小苞片长约2毫米,早落。花黄色或白色,长约4(8)毫米;花梗长5-10(20)毫米,直伸,向上渐增大。花被外面极无毛,内面被丝毛,边缘具乳突小纤毛,花被筒极短,长1.5(2)毫米,花被裂片6,倒卵圆形,近等大,长2.5(6)果托倒卵形,长达6毫米,宽8毫米,具齿裂,齿的顶端截平。花期4-6月,果期7一8月。
生长环境
野黄桂喜温暖湿润环境,年生长量可达1.5-2.0米,抗虫性比樟树好,喜生于山坡常绿阔叶林或竹林中,海拔500-1600米。
产地分布
湖南省西部、湖北、四川省江西省广东省福建省等地。
主要价值
将树皮放入酒内作为酒的香料。枝叶和果含有芳香油,可作工业原料;既是优良的经济树种,又是难得的园林绿化树种。
发展规划
野黄桂成为世界植物园大会纪念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已取得野黄桂的驯化物种认定,正计划将其作为城市绿化树种,逐步推广到华中地区、华东、华南等地种植,为城市景观提供多样性选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产地分布
主要价值
发展规划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