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毕业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7年在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博士学位。多次赴
波恩大学天文台、日本国立天文台从事空间天体测量、天文参考系、银河系
天文学等方向的合作研究。2002年始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工作。现任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体测量专业委员会组织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博导。
朱紫教授长期从事天文参考系研究和银河系天文学研究工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天体测量方法、天文参考系和银河系天文学。他在这些领域发表了20多篇SCI论文。
朱紫教授承担过天体测量专用望远镜“中国-
丹麦水平子午环”的研制工作,该仪器是我国第一架子午环。他参与了
欧洲航天局天体测量
卫星“依巴谷”计划的北天
双星地面观测,为“依巴谷”卫星空间观测建立输入星表。在银河系
天文学研究方面,与
日本同行合作,发现早型O-B型星在
太阳附近的运动学翘曲结构,为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研究提供了观测依据。同时,根据处在不同演化阶段银河系
恒星的运动学分析,获得新的银河系自转
常数,表明过去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议(IAU1985)所推荐的有关银河系自转常数需要重新修正。在天文参考系研究方面,对依巴谷参考系的
惯性特征等重要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并在国际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曾作为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常务副台长,主持了陕西天文台知识创新工程和将陕西天文台改建为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改革工作,并在时间尺度研究方面有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