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花,指的是用通草(又名
天麻子)为原料加工制作的花卉工艺品,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
通草花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事物记原》记载,
司马衷“令宫人插五色通草花”,即让宫女们以染成五彩的通草花插在发髻等处作为装饰。到宋代,通草花在中国南方已较普遍,江西饶州(今上饶地区)、广东汕头、
福建省等地就有专业的通草花作坊。1955年后,
山东省的通草花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以
青岛市为最盛,现与广东汕头、
扬州市并列为我国通草花主要产地。
通草花的制作,分为选料、染色、剪花、剪叶、成型(枝干成型的疤结、纹理是用
低碳钢丝缠麻,用纸浆兑色塑造成型,干后着色)、粘贴、包装装潢等工艺。
天麻子为
五加科植物灌木,多分布于闽、台、桂、湘、鄂、滇、黔等省。
通草花采用的通草片材料,是将通草的内茎趁湿时取出,截成段,理直晒干,切成纸片状,纹理细软洁白,有可塑性。经民间艺人艺术加工而成的通草花,质地柔和,色调秀雅 .可与真花媲美。扬州通草花,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清
乾隆时辕门桥象生肆中均有制作。民国时已衰落,品种单调,仅限于头戴花。有
凤仙花、双藤莲、春桃、杨柳、七菊、杂耍之类。1953年,通草花艺人
钱宏才首创了通草菊花盆景(附图57),开拓了通草花生产新领域。1956年成立制花工艺合作社后,
天麻子盆景品种有了发展,有牡丹、杜鹃、梅花、
腊梅树、月季、
凌霄、天竹、兰花、
山茶属、绣球、
迎春花、
槭属等数十种,并开始出口。通草盆景成为人们喜用的
室内装饰陈列品。1958年4月,由倪俊生、杨致祥、钱宏才设计制作的绒、绢、
通脱木三结合的产品《和平颂》,被选送原苏联
莫斯科展出。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钱宏才等设计创作的菊花、杜鹃、天竹、凌霄、腊梅、
茶花、牡丹、
黄杨等10盆通草盆景被选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1966年,开始生产
天麻子挂屏。《
江山如此多娇》通草挂屏于北京中苏友好大厦展出。“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通草花停止生产。1972年得到恢复。1972, 1978年扬州制花厂生产的《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梅兰松菊》等大型通草挂屏、地屏,先后在全国
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展出。1979年,
钱宏才、戴春富为广州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江苏工艺展览厅设计制作了两件大型通草紫藤花架,获得了广泛赞誉。
香港特别行政区(大公报)记者宛儿、《
澳门日报》记者李叶龙为此作了专题报道。《
中国经济导报》、《
南洋商报》刊登了介绍文章和照片。1980年起,因
天麻子盆景出口运输体积大,挂屏玻璃易碎,生产能力低等多种原因而逐步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