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树科
蕈树科
树科(学名:Altingiaceae),又名枫香科,是被子植物门的一个小科,包括3个属,共18种乔木。这些树木分布在亚洲和美洲,其中亚洲有所有的3个属17种,只有一种北美枫香原产于美洲。这些树木的叶子类似于槭属,可以提取树脂和香料。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分类法将这些属单独列为一科,属于虎耳草目
形态特征
蕈树科均是乔木植物,有时高达40米,落叶,雌雄同株;含有存在于树皮、木材和树叶中的芳香树脂化合物的分泌管;边材白色;单被毛,只存在于叶神经腋,否则无毛。叶互生,螺旋状,长叶柄,单叶,掌状3-7裂,边缘有细锯齿,具齿或很少全缘,掌状脉,辐向;托叶小,落叶,生于叶柄基部。
花序不定,花序梗长;由雄蕊簇组成的顶生总状花序的雄花序;雌花序腋生,球形头状下垂。花小,单性或雄全同株,辐射对称,无梗,不显眼;在雄花中缺少花被,在雌花中有12-50个不发育的花被状裂片或鳞片;雄蕊(1-)4-10(-100),花药基着,通过纵向狭缝开口;子房(半)下位,合心,心皮2和在先端离生,双室,花柱2,宿存,各具柱头。果实由球状的室间开裂的蒴果组成,果来自整个花序,通常形成一个复果,直径3厘米,由硬化样式武装;外果皮革质;内果皮骨质。种子多数,卵球形,有翅,坚硬,干燥,橙黄色。
词源
蕈树科的学名Altingiaceae由模式属蕈树属学名Altingia(现为枫香树属Liquidambar的异名)的复合形式Altingi-加上表示科的等级后缀-aceae构成。该词为复数形式,故在做主语时应与动词的复数形式搭配。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属中文名“蕈树属”中的专名“蕈树”加上“科”字构成。其他单纯的中文别名有 阿丁枫科,详见蕈树属条目的“词源”一节。本科又有别名 枫香科,则以枫香树属的别名“枫香属”命名。
生长环境
生境为凉爽的高地地区,潮湿的混交林,主要位于山边或溪流旁。分布在新热带,自墨西哥至尼加拉瓜。常见于 松属栎属森林中。发现于海拔800-2,100米。可以是优势树,尤其是在危地马拉的科班雨林(Coban forests)中。
分布
引入:比利时、纽约、意大利和西班牙
科属类别
蕈树科包括蕈树属Altingia(11种,生长在东南亚)、枫香树属Liquidambar(共4种,2种生长在东亚,1种生长在西亚,1种生长在美洲𩽾𩾌)和半枫荷属Semiliquidambar(3种,都生长在中国)。
主要价值
该科多数种类的树脂供药用及香料用,木材很有价值,亦为养香蕈的母树。
保护现状
蕈树科15种植物物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8年 ver3.1。
濒危(EN)1种;易危(VU)1种;数据缺乏(DD)5种;无危(LC)8种。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词源
生长环境
分布
科属类别
主要价值
保护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