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六百年来,第一次大规模整理重刊
明朝《永乐北藏》,尤其是作为完整的一部宫廷大藏经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其本身的价值无法估量;
3,考虑其文物价值,收藏、典藏供奉价值,在出版、印刷、装潢、选料上务求美伦美奂,不仅可以重现古代雕版印刷的独特风格,亦开印刷风气之先,使其成为当代一次大制作的文物藏本,第一套都是绝无仅有的极品,使之传世;
6,《永乐北藏》内文每页分上下两栏,纳原书四页,每函近500筒子页,全书为200函,为其存真,首函第一卷有御制龙碑图,末函末卷为
护法韦驮像;用特级宣纸单面印刷,线装封面为锦绫,袈裟色锦函套:选配高档实木手工收藏箱,附收藏指南一本。特制收藏证。
古籍整理项目《永乐北藏》业已竣工,并付诸奇,应出版者
线装书局之邀,现缀数语,以明心志。佛都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构成绵延不断灿烂辉煌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佛教原生于
印度,公元前五至六世纪由
释迦牟尼创立,在
西汉末叶传入我国,至两晋后逐渐与我国的思想文化相融合,遂蔚然盛行,形成林林总总料业林派别,对我国传统社会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佛教虽然发源于印度,但佛教的改造与发扬,继承与传播主要在我国。
中世纪以后,印度的佛教渐渐萎缩调敝,现代的印度佛教便是从我国与
斯里兰卡引进的。佛教在中国的弘扬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一个成功范例。文化不是对,文明也并非是必然冲突,而中华文化更因与异域文化之融合,取精用宏,而博大久远。 《大藏经》是佛家典籍的总汇,是佛家思想的渊薮,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最初的藏经分经、律、论三个部分。经即经典及佛的言论与故事,律是出家人的戒条,论是后学对佛教教义的阐述。由于佛教思想的传播与发展,藏经的内容也逐步扩大,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汉文大藏经,内容除以上三个部分外,还涵盖经文的解释、宗师的著述、修持方法、人物传记、山志寺志、僧人别集、佛学词典等诸多内容,几乎囊括了与佛教有关的一切佛教资料。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编印藏经的优良传统。自宋初《开宝藏》至清末《
频伽藏》,千余年来,各种官私版藏经,偻指而计,约二十余种,倘若这些藏经能尽早展现于世人的面前,想必当富丽堂皇,缥满目,但是这些藏经大多佚亡,仅存者也多残缺,所以整理大藏经,抢救国宝,是保存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 《永乐北藏》亦称《北藏》是现存完整大藏经中最为精美的一部。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永乐北藏》是
朱棣朱棣敕命编撰的一部大藏经,于永乐十九年(1421)在北京开雕上版,二十年后,于英宗
朱祁镇正统五年(1440)雕成。
朱翊钧万历十二年(1584)又补雕三十六卷属于诸宗的著作,并把《南藏》所有《北藏》所无的五种著述一并附上,整部大藏经方算完成。全书千字文编号由《天》字至《火》字,分装六九三函,共六九三零卷,共收录各类佛教典籍计一六六二部。与以往的大藏经相比,《永乐北藏》同属经摺装,但行款微有不同,每版为:高约二十八厘米,宽约十三厘米。全书字体用
赵孟頫,娟秀明丽,且装祯大方,美轮美奂,是典型宫廷版本。《永乐北藏》刊成后,藏版于宫中,供宫廷供奉,同时也将部分印本颁赐全国各大寺院,但不允许民间像《南藏》那样请印,故本藏流传极少,到今天,我们所看见的较为完整的《永乐北藏》仅存有限几部,成为稀世之宝。本次整理景印《永乐北藏》的底本藏于故宫图书馆,乃清宫旧藏,由于年代久远,全书残缺五百余卷,虫蛀亦较严重。为使本书得以重见天日,在中国佛教协会与
故宫博物院的鼎力相助下,整理委员会诸先生亦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是他们焚膏继一丝不苟的努力,才使这项抢救祖国佛教文化遗产的工作圆满完成。当然,我们就该看到,由于底本有残缺与虫蛀,参校本较难寻得,此项工作远有不足之处,尚需不完善。我想古籍整理是项长久工程,功在当代,泽被后世。愿有志于此者不懈努力,把更多的中华文化遗产奉献给人民。相关图书:
永乐藏书(精装收藏本)、永乐藏书(极品珍藏本)
《永乐北藏》整理委员会:名誉主任:赵朴初主 任:
苏晋仁副 主任:圣 辉 永 信 明 阳
周绍良 朱诚如 李家振 刀树仁 王大路
黄心川 吴立民 谢 云 张桂庭 徐岩委 员:净 慧 学 诚 仁 德 昌 明 却 西 传 印 惟 贤
隆莲法师 萧燕翼 邵 天 郭兴宽 王 新
白化文 杨曾文 刘琢玉
陈兵 朱越利 张 平 古 风 李 立 李小东 李国强 翁连溪 韩 可 宋 和 平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