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狭口蛙
脊索动物门两栖纲动物
四川狭口蛙,脊索动物门两栖纲动物,1924年被发现,生活于海拔500-1200m的房屋附近,山边石崖下或土穴。平时难见其活动,但夏季该蛙活动频繁,夏季大雨后形成的临时积水坑附近常见,尤其夏季大雨后为其繁殖高峰期,一般5-9月繁殖,蝌蚪发育20天左右,单其发育时间与食物,密度等有关。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甘肃省等地。
识别特征
体宽扁,雄蛙体长39mm,雌蛙49mm左右
头小,头宽明显大于头长,吻端圆,眼间距大于上眼睑宽,鼓膜隐蔽;无犁骨齿;内鼻孔后缘脊棱显着;舌后端无缺刻或略凹陷。背部皮肤厚上有小疣,枕部有1条横肤沟,体腹面平滑,肛孔周围有小疣粒。
指末端呈平切状;后股粗短,胫跗关节前伸达肩后,胫长远短于体长之半,左右眼部不相遇;趾端圆;雄蛙第四、五趾间蹼缺刻浅;内突具游离刃。背面一般为橄榄绿或草绿色,雌蛙常在疣粒部位散有颇多的黑点;肩部常有2条浅色斜行宽带纹;腹部米黄或深灰色。
雄蛙具单咽下外声囊;整个胸腹部有皮肤腺;雄性线显着;指端有2簇骨质疣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识别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