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制,也叫所有制,是相对于
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财产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私有制是剥削社会(以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特权主义和专制社会为代表)的基本标志之一。
中共中央关于私有制认识的变化。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 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我国现在的个体经济是和
社会主义公有制相联系的, 不同于和
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联系的个体经济,它对于发展社会生产、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 (中共中央, 1984)这表明在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首先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区分开来,并被赋予了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属性。三年之后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指出:
中原地区仍然处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要在
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份,
但却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必须尽快制定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律,保护它们的合法利益, 加强对它们的引导、监督和管理。这意味着私营经济尽管还带有雇佣劳动的属性, 但已被视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1997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 非公有制经济就由原来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必要补充, 上升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把私营企业家界定为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强调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并提出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
法律制度。2003年召开的中共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的同时, 进一步明确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并规定非
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
土地利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 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意味着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此有了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