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彩
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
釉彩是覆盖在陶瓷坯体表面上的一层连续的玻璃质层,由玻璃体与晶体混合构成。瓷器釉彩种类多样,包括釉上彩、釉下彩、青釉等多种类型。釉彩的起源可能源于古代烹饪过程中使用的含钙石头与炭灰的反应,也可能受到贝壳表面纹理的启发,通过使用贝壳粉作为原料来制造。
彩绘
彩绘是指在瓷器上使用特制的彩料绘制图案、纹饰和画面的过程,旨在增强器物的艺术价值。彩绘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意义,尤其在明清两代得到了发展。
釉彩种类
釉上彩
釉上彩是在已烧制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后,再次放入炉窑烘焙而成。由于烤烧温度较低,能够承受这种温度的色料较多,因此釉上彩的颜色非常丰富。然而,由于画面位于釉面上,经过使用和接触酸碱物质后容易褪色或受损。釉上彩最早出现在宋代磁州窑,最初被称为“宋红绿彩”。明朝时期,釉上单色彩和复色彩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清代时期,釉上彩不断创新,产生了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等多种形式。
釉下彩
釉下彩则是在未烧制的胎体上进行彩绘,随后覆盖一层无色透明釉,一起在约1300℃的高温下烧制完成。釉下彩的特点是色彩柔和淡雅,且因彩绘位于釉下,不易磨损和变色。尽管如此,由于釉下彩的色料需要耐高温,可用的色调相对较少,因此其品种不如釉上彩丰富。釉下彩起源于唐朝长沙窑,起初采用釉下褐彩,后逐渐发展出褐、绿两彩。宋元时期,釉下彩的新品种不断涌现,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等。
青花
青花是一种釉下彩瓷器,使用钴料在瓷胎上绘制图案,再施加透明釉,一次性在高温下烧制,形成蓝色花纹。青花以其简洁的单色和简单的烧制程序而在瓷器装饰中广泛应用。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其所使用的青料来自海外的“苏泥勃青”矿石成化年间后,中原地区也开始使用本土青料,如“平等青”“珠明料”。
其他釉彩种类
除了釉上彩和釉下彩外,瓷器釉彩还包括其他丰富的种类,如青釉、白釉、黑釉、红釉、黄釉、低温釉以及结晶釉等。每种釉彩都有多个品种,如青釉的粉青、梅子青,白釉的卵白釉、甜白釉、象牙白釉,黑釉的兔毫釉、油滴,红釉的铜红釉、铁红釉,黄釉的娇黄、姜黄、蜜蜡黄、蛋黄,低温釉的胭脂红孔雀石绿,结晶釉的鳝鱼黄、茶叶末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彩绘
釉彩种类
釉上彩
釉下彩
青花
其他釉彩种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