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普生(1913年9月-2007年8月4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毕业于燕京大学经济系,在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1936年秋参加革命,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领导下,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和统战工作,曾任联合国秘书处社会事务部研究员。1948年回到西柏坡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工作,任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1949年调入外交部,先后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司长,中国首任驻爱尔兰大使。她多次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出席国际会议,担任过全国妇联执委、国际民主妇联理事会代表、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外交学院教授等职,1994年离休。她是第一、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候补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龚普生幼年随父母流亡日本横滨。回国后曾就读于上海圣玛利女中。1932年考入北平
燕京大学经济系。1935年12月参加
北平市“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6月自燕京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任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干事。1941年9月赴美国进入
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她的足迹遍及大半个
美国,与
富兰克林·罗斯福夫人、黑人歌唱家罗伯逊、女作家
赛珍珠等知名人士相识,积极宣传抗日。
1945年秋,
联合国正式成立,不久,龚普生经人介绍供职于联合国。1948年,她离开美国经
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入平山
西柏坡镇党中央驻地,任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9年11月初,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正式成立后,龚普生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是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性副司长。嗣后历任外交部国际司司长、顾问,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顾问,中国红十字总会副会长。1979年11月29日被任命为中国首任驻
爱尔兰大使时,已是66岁高龄。她是新中国150余位首任大使中第一位女性,也是第二位驻
欧洲国家的女大使。
龚普生一生与
联合国结缘,不仅有幸目睹联合国的诞生,而且也是最早任职于联合国的中国人之一,也是最早代表新中国的联合国女外交官。她最初在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从事有关19世纪
南非开采金矿过程中虐待歧视黑人有关法规的研究,参加编联合国人权年鉴、起草人权宣言等文件,后任
联合国秘书处研究员。
1950年12月,龚普生以助理身份,随大使衔特派代表伍修权将军赴纽约成功湖参加控诉
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罪行。
龚普生丈夫。前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章汉夫(原名谢启泰)。他参与了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夕近20年一系列重大外交事务,是周恩来、陈毅两任外交部长的好帮手,也是新中国外交部建部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58位副部长中任期最长的高级外交官。他早年留学美国、
苏联,曾任
重庆市《
新华日报》总编辑,天津军管会、上海军管会外侨事务处处长等职。曾随董必武赴
旧金山出席
联合国制宪会议,随周恩来、陈毅参加
万隆会议。
龚普生妹妹。龚澎女士是新中国外交界最优秀的女性之一,她是新中国外交部3位女性部长助理中的第2位。周恩来总理称赞这位自抗战时期就追随自己并任英文翻译和秘书多年的杰出女外交家是“新中国外交界的一面旗帜”。
龚普生父亲。同盟会会员,
辛亥革命胜利后,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他是
南京总统府的重要
师爷。
二次革命失败后,他又跟随孙中山流亡到
日本。龚普生就是1913年父母流亡在日本时出生的。1917年孙中山从日本回
广州市就任
大元帅时,龚镇州任虎门要塞总指挥、陆军部第二司司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后,他联络南北各界,宣传抗日。1942年病逝,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同志联名致电吊唁,称赞他“有德有年,功在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