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果(学名
北极果属 alpinus (L.) Niedenzu),属于
杜鹃花科的一种散小灌木。
北极果是一种落叶、垫状、稍铺散的小灌木,高度一般在20-40厘米之间,无毛覆盖。其地下茎呈扭曲状,颜色为黄褐色,表皮会逐渐脱落。地上的枝条密集地覆盖着宿存的叶基,芽呈黄褐色,长度约为3-4毫米。枝条呈现淡黄棕色。叶子互生,形状为倒卵形或倒
披针形,质地
厚朴子,纸质感强,长度在12-30(-40)毫米之间,宽度在7-13毫米范围内。叶子的前端钝尖或接近锐尖头,基部向下延伸形成
短柄,通常带有稀疏的长睫毛,边缘具有毛发,且具有细锯齿。叶子正面为绿色,背面则为灰绿色,网脉明显可见。叶柄长度在6-12毫米之间,腹面具有凹槽。花朵数量较少,组成短
总状花序,生长在前一年生枝的顶端。基部有2-4片苞片,苞片类似叶片,长约5毫米,前端具有尖头,边缘干燥,呈薄膜状,被绒毛覆盖,背面有光泽。
花梗长约5毫米,顶端略粗大,无毛覆盖。
花萼较小,五裂,裂片宽阔而短,无毛覆盖。
花冠呈坛形,长度在4-6毫米之间,颜色为绿白色,口部呈齿状,五浅裂,外部无毛,内部有短硬毛。
雄蕊共8枚,长度在1-2毫米之间,花药
栗色,具有芒状
氧化镁,花丝被毛覆盖,花柱比雄蕊长,但较花冠短。果实为球形,直径在6-9毫米左右,具有光泽,最初为红色,随后转变为黑紫色,富含汁液。花期为5月至6月,果期为7月至8月。
黑北极果(《
中国植物图鉴》)(变种)黑果天栌(《东北木本植物图志》)。本变种植株高3-6厘米;叶边缘无毛而与
原变种不同。产东北
大兴安岭。生于高山
冻原及高山灌丛中。也分布于
日本、
俄罗斯远东地区。果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