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干滩村位于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尕镇,全村1500多人,人多地少,以种植
冬小麦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为突破点发展经济,并将一碗拉面拉出大产业。
完干滩村位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牙什镇,全村1500多人,人多地少。是个一度被贫穷和干旱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村庄,在短短十年时间,成了化隆县乃至
海东市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先进村。如何做好土地上的文章,让这么少的土地产出足够多的粮食,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支部书记马海为核心村两委班子,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以种植
冬小麦中药材等特色作物为突破㞺,村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这片土地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将一碗拉面拉出大产业。一时间,那些在深山大谷中蜷缩了多年的化隆农民,纷纷走出山门,把致富的梦想放飞。
村党支部以价值120万元的工程合同在农村信用联社担保贷款20万元,扶持村民冶生贵、冶占华、马富明外出创业。几年下来,靠着
回族群众特有的精明和务实,他们把拉面经济做得越来越火,买了新车,建了新房,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新生活。生贵已在上海、
浙江省等地开张西域牛肉拉面连锁经营店7家。为鼓励更多的农户走出去创业,2006年,马海积极争取县财政贴息小额贷款80万元,扶持16户农户从事拉面经济。目前,全村已有50%的农户在省外经营清真餐饮业,年收入达200万元,户人均纯收入达5000余元。2004年,村党支部抓住阿赛公路黑城段建设的机遇,确定了党员带头、能人带动,全力抓增收的思路。在与项目负责人多次协商后,他们在阿赛公路中承包到4公里路段、8公里渠道、8 7 0米过路涵洞。工程到手后,他挨家挨户动员村里剩余劳动力积极投身工程建设。年终决算时,所有的人欣喜如狂--工程总收入达到20万元,人均增收8000元。
村党支部开始重视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从牙什尕到
巴燕镇,从完干滩到
西宁市,上到省交通厅、教育厅,下到
化隆回族自治县扶贫办、发改委,他跑了一趟又一趟。几年来,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7万元,一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项目在村里得到实施,切实改变了完干滩村的面貌。争取资金10万元,新建100平方米院落式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从而解决了党员活动、科技培训无处开展的问题。争取资金21万元,对村级学校进行了整体搬迁。昔日几间破旧的土房不见了,拔地而起的是一排宽敞明亮的新式教室,校园里书声琅琅,到处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向
化隆回族自治县发改委争取资金30万元,进行提灌站和灌溉渠建设,此举既降低了灌溉成本,又减轻了群众的电费负担,更重要的是让400多亩撂荒地得以复耕。争取资金86万元,完成了全长16.8公里的自来水人畜饮水工程。乡亲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赶着毛驴到黑城河滩去驮水了。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农户,就像一股股清凉的甘露,滋润了乡亲们干涸的心田。争取资金60万元,完成了13.5公里的村级道路硬化工程,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为了丰富群众的文化活动,马海个人投资1.5万元,给村里购买篮球架,单、双杠等体育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并组织村民农闲时与邻近村庄进行篮球比赛,吸引周围群众参与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
村里老弱病残、五保户等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一直牵动着马海的心,他一方面积极争取残疾人危房改造等项目,一方面带头募捐善款,先后给本村8名五保户修建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每到穆斯林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尔德节”,他就和村社干部一道,走访慰问一些困难农户,在为他们送去面粉、衣物等生活急需品的同时,也送去了党的温暖。2007年,完干滩村被牙什尕镇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起初,群众对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不理解,对新农村建设不支持,在马海的反复动员下,村民们逐渐认识到,美化村庄就是美化自己的家园,新农村建设更需要一个新姿态。于是,大家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从村上的环境卫生入手,清垃圾、清渠道、清路障,对农户房前屋后堆放的垃圾、柴草、粪土、砂石料、违章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活动。在整治中拆除占道围墙1900米,新修楼式厕所130个,购置小型垃圾车1辆,定点设垃圾箱16个,建固定垃圾池3个,绿化村庄道路1000米,造林17000亩。
多年来,完干滩村党支部一班人在马海的带领下,全村党员和群众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呈现出班子精诚团结、社会和谐稳定、邻里团结和睦的良好局面。马海带领的完干滩村党支部多次被地、县评为先进党组织,他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2006年3月,他被选为
化隆回族自治县十三届人大代表,2008年3月当选省人大代表。风大好扬帆,浪疾正弄潮。正在嬗变的完干滩村离不开马海,他已成了完干滩村的顶梁柱。正在富裕起来的乡亲们也离不开马海,他早已是乡亲们心中的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