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整字输入法通常是将数千个常用汉字排列在一个大型键盘上,每个按键对应一个汉字。近年来,这种方法演变为使用字表,即将汉字按照XY坐标排列在表格中,称为“字表法”或“笔触字表法”。例如,X轴第25行和Y轴第90列相交处的汉字为“国”,当电子笔点击这个位置时,计算机就会自动输入对应的代码2590。键盘上的汉字可以根据部首、音序或字义联想等方式排列。不常见的汉字则被归类为盘外字或表外字,需要单独编码处理。
字形分解法是将汉字分解成基本笔画或部件,然后按照特定顺序输入
计算机。常见的笔画有八种:横、竖、撇、点、折、弯、叉、方。部件则通常被归纳为一百至二百个。由于普通键盘的空间有限,无法容纳所有部件,因此有些设计方案采用了中型键盘,或者利用部件之间的形状相似性和频率差异,将它们分配到26个英文字母键上。
这类编码法结合了字形和字音信息。有些方案为了简化编码规则并减少码长,在字形码的基础上增加了字音码。还有一些方案为了适应标准英文电传机,将字素通过相关汉字的发音转化成拉丁字母。
全拼音输入法主要基于现有的汉语拼音方案,其核心挑战是如何区分同音字。为此,一些方案提出了“以词定字”的方法,另一些方案则开发了“拼音-汉字转换法”,即通过
计算机内部的软件转换实现拼音到汉字的输出。
这种编码法是在拼音码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字形码。拼音码既可以使用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也可以进行简化,甚至有一些方案采用了“双拼方案”或“双打方案”,使得声母和韵母都可以用单个字母或单个按键表示。区分同音字的字形码则涵盖了偏旁部首、起始笔画以及语义类别等多种信息。
不同的编码方法各有利弊。例如,字表法的优势在于每个汉字都有独立的位置,没有重码,易于理解和操作。然而,这种方法需要特殊的键盘,输入速度相对较慢。字形分解法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字形编码,无需考虑字音,即使是不认识的汉字也能顺利输入。但是,由于汉字的形体结构复杂多变,分解的标准难以统一,导致很多方案规则较为繁琐。拼音输入法(包括拼音-汉字转换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能够“盲打”,并且不受汉字简化和字形变化的影响,同时也方便后续的信息处理。不过,对于不认识的汉字,拼音输入法无法输入,而且如果没有字形码或词典支持,同音字的处理可能会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