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肩鵟
鹰科鵟属动物
赤肩鵟(学名:Buteo lineatus)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隼形目鸟类,属于鹰科𫛭亚科鵟属动物。该物种分布于北美洲,包括美国加拿大格陵兰、百慕大群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墨西哥境内北美与中美洲之间的过渡地带。雄性体长约为38至58公分,雌性体长约为47至61公分。
形态特征
赤肩鵟属中型福特猛禽,体长47厘米,翼展90-114厘米,体重500-700克。通常上体为深褐色、白色或灰色;头部呈褐色,肩部栗色,微红的翼衬;下体胸腹部为红色,具浅红色的条纹;下腹部和腿上的羽毛为浅黄色至灰色,尾巴的长度与鵟属其他成员的长度非常相似,尾羽为棕褐色,通常有4-6道横明显的白色横杠。当鸟栖息时,指名亚种的红色肩膀最为明显。眼先和脸颊灰色,略带肉桂色。下颏和喉咙上部从白色到暗灰色不等。在空中翱翔时飞羽下面颜色浅淡,翼尖为黑色。翅膀比其他的北美鵟类长。
虹膜黑褐色或棕褐色,嘴黑色或石板褐色,尖端黑色,下嘴的基部和口角为黄色;蜡膜黄绿色,脚和趾黄色或柠檬黄色。
雌性的羽毛与雄性相同,但它的体型更大。幼体与成体相似,但上体羽毛的白色和红色边缘更加减少,使这部分的外观更加均匀。翅膀边缘少栗色。底面呈浅黄色,有许多栗色或黑色斑点。尾巴上有更多的灰色条纹。跗节是可变的,从淡黄绿色到白色。
加利福尼亚州亚种看起来更红,佛罗里达州亚种更苍白。
分布范围
赤肩鵟分布于加拿大东部和东南部、墨西哥、美国西部。
栖息环境
赤肩鵟栖息于海拔高度达2500米的各种各样的北美森林中,包括成熟的落叶阔叶林、混交林或沼泽林地,特别是低洼硬木林、河岸林和落叶淹没的沼泽。在西部地区,喜欢栖息于河岸和栎(栓皮栎)林地,但也发现于桉树林和郊区附近的林地。
生长习性
在北部地区生活的红肩鹰通常冬季迁徙南下,移动南至墨西哥北部,春天返回。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在开阔和林地边缘。平时不善于鸣叫,行动显得迟缓而笨重,常站立在地上、岩石上、电线杆上或地面的高处和石头上,偶尔也站立在树上。喜欢在空中成圆圈状翱翔和盘旋,两翅上举成“V”字形,有时也在空中逆风不动,好像悬浮在空中。
捕食小型哺乳纲,鸟类,爬行纲两栖纲。主要以野兔、啮齿动物、蛙、蜥蜴、蛇、环颈雉和其他鸟类与鸟卵等为食,有时也吃死鱼和其他动物尸体。有趣的是,它还可以象家鸡一样在地面上走来走去,寻找甲虫等来充饥。通常站在一走地方等待和观察动物活动,或者在飞翔时紧紧地盯着地面,发现猎物则立刻冲下捕捉。
繁殖
赤肩鵟经常重复使用过去几年的巢穴。科学家不知道哪个性别最初选择的巢址,虽然雄性通常第一个回到巢址,直至雌性到达并捍卫领土。它们通常把巢穴建在阔叶树(偶尔在针叶树)上,低于树冠而是向着树顶,通常在主干线的杈上。筑巢的树木往往临近池塘、溪流或沼泽,并且可以在郊区居民区和公园。
繁殖期为4-7月份,每窝产卵3-7枚,通常3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蓝色,具黄色或红褐色斑点。孵化期约为28-33天,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但以雌鸟为主。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抚养,大约经过42天的巢期生活后雏鸟即能离巢和飞翔,17-19周后独立生活。大约2岁性成熟,寿命长达19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红肩鹰仍保持着大范围的生存区域,并且它的数量已经是相当大的,在部分地区似乎越来越多,这是由于这种鹰具有适应城市环境比其他许多福特猛禽更好的能力,而在近几十年来森林的再生也创造了新的栖息地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趋势证明:在过去40年中,该物种在北美经历了巨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增长(40年来增长了182%,相当于每十年增长29.6%;来自繁殖鸟类调查和/或圣诞节鸟类数量的数据:Butcher and Niven 2007年)。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无危(LC)。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CITES)2019年版附录Ⅱ。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长习性
繁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