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老子校注》是由高明编纂,200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书籍。该书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经典《老子》的深入研究和详细注解。
内容简介
《老子》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对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魏晋时期帛书老子的出土,许多长期存在的争议得到了解决。例如,通行本第三十八章中“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之后的“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一句,以及“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两种说法,与上下文中的其他句子语意重复。然而,帛书甲、乙本中并未包含“下德”一句,这证实了该句可能是后来添加的文字。此外,第六十一章中,“取小国”和“取大国”两句在帛书甲、乙本中的表述形式不同,这也说明通行本中缺失了一个“于”字。这些例子表明,帛书老子相对于通行本更为可靠。
《老子》一书相传为与孔子同时期的老聃所著。先秦诸子的著作大多经过多次抄录流传至今。在传抄过程中,弟子们往往会加入自己的理解。例如,《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提到的“报怨以德”,在《论语》中也有记录孔子对此的批判,这证明了孔、老同时代的说法并非虚构。然而,《论语》中未提及“仁义”并举的情况,而在《老子》中却出现了“大道废,有仁义”和“绝仁弃义”等句子,这表明这些内容很可能是后人的附加。通过对《老子》内容的分析,可以推断上、下篇大约是在战国初期定稿的,距离汉朝建立约有两百多年的时间。战国时期及秦汉之际,《老子》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传本。《庄子·天下篇》引用老聃的话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而王弼本第二十八章则写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现代学者易顺鼎、马叙伦等人根据《庄子·天下篇》的观点认为,“守其黑”至“复归于无极,知其荣”等句子是后人添加的。然而,帛书甲、乙本中都有“守其黑”和“复归于无极”等语句,只是个别字略有差异。《淮南子·道应》也引用了“知其荣,守其辱”。这些证据表明,《庄子·天下篇》作者所看到的是另一个版本的《老子》。《淮南子·道应》还引用了《老子》中的“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也出现在《淮南子·人间》),而王弼本第六十二章则是“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俞樾认为应该根据《淮南子》来修正王弼本。同样,帛书甲、乙本也是“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表明,在汉朝初期,《老子》确实已经存在不同的传本。尽管如此,就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老子》文本来说,帛书甲、乙本应该是最为古老的手稿。
自从帛书老子公开发布以来,它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已经有几部关于帛书老子的校释作品问世。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高明先生是一位考古学专家,他在古文字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1978年,他发表了《帛书老子甲乙本与今本老子勘校札记》,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最近,他又撰写了一部名为《帛书老子校注》的著作,对帛书老子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考证和解释。这本书不仅细致地考证了每一个细节,而且对许多疑难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被认为是帛书老子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值得赞赏。这也是对先秦古典研究的新贡献,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高明先生的书稿曾征求我的意见,我在此简单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序言。
编辑推荐
《帛书老子校注》是一部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中包含了众多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遗产。该书的研究价值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目录
张岱年序
帛书老子校注序
勘校说明
本书所据校本书目与简称
本书所用参考书目
德经校注
道经校主
帛书老子甲本残卷实录
帛书老子甲本勘校复原
帛书老子乙本残卷实录
帛书老子乙本勘校复原